第三十一章 御前奏对藏机锋
第31章 御前奏对藏机锋
畅春园澄心堂內,灯火通明,却只坐著康熙一人。
他卸去了戎装,只著一件藏青色常服袍,斜倚在暖炕的软枕上,似乎有些疲惫,但那双眼睛在灯下依旧锐利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
御案上放著一杯氤氳著热气的参茶,还有几份隨意摊开的奏摺。
胤初被梁九功悄无声息地引进来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幕。
没有预想中的雷霆震怒,也没有急切地询问政务,气氛甚至带著一丝诡异的——平和?
“儿臣恭请皇阿玛圣安。”胤初压下心中疑虑,依礼参拜,一路疾行,他的气息尚且微喘。
“起来吧,一旁坐下。”康熙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指了指炕桌另一侧的绣墩,“一路赶来得急,喝口热茶暖暖。”
梁九功立刻奉上一杯同样的参茶。
胤初谢恩坐下,双手捧著温热的茶杯,心思电转。
康熙这唱的是哪一出?
深夜急召,难道就是为了喝茶?
“南巡一路,见闻颇多。”康熙仿佛真的只是找儿子来閒聊,目光落在跳跃的烛火上,“江南富庶,然奢靡之风亦盛;河工初见成效,然隱患仍多;吏治——哼,表面文章做得足矣。“
胤初谨慎地应和:“皇阿玛圣明,洞察秋毫,儿臣监国期间,亦深感地方奏报往往言过其实,需仔细甄別。“
“哦?”康熙似乎来了兴趣,转向他,“那你说说,若依你之见,当下江南,最要紧者为何?“
胤初心念一动,这是一个机会。他略一沉吟,道:“几臣愚见,首在安抚民心,巩固皇阿玛南巡之德政,苏杭织户近年困於重赋与採买,儿臣以为,可酌情减免部分积欠,规范採买流程,杜绝层层盘剥,使织户得以喘息,则皇家用度之源方能长久,其次,江淮水利关乎漕运与民生,除黄河之外,太湖流域水网亦需统筹疏浚,此事或可交由靳治豫等实干之臣勘查规划。“
他没有空谈道理,而是提出了具体建议,甚至点明了可用之人。
这与他以往“闭门思过”时表现出的颓废懒散截然不同。
康熙听著,手指无意识地捻动著扳指,脸上看不出喜怒,只微微頷首:“减免积欠,规范採买,倒是能省去不少中间蛀虫,靳治豫——確是个做实事的,你能想到这些,看来监国这些时日,並未虚度。“
这是肯定?胤初不敢鬆懈,垂首道:“儿臣才疏学浅,只是依样画葫芦,勉力维持,不敢有负皇阿玛重託。“
康熙端起参茶,轻轻吹了吹气,氤氳的热气模糊了他一瞬的表情。他呷了一口,忽然问道,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问今天天气如何:
“朕听闻,你那个格物院,近来颇不太平?还走了水?“
来了,真正的考题来了。
胤初心臟微微一缩,但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后怕与愤懣,他放下茶杯,躬身道:“回皇阿玛,確有其事,几日前有宵小之辈夜间潜入,意图不轨,幸得侍卫及时发现,格杀一人,其余逃窜,混乱中不慎打翻了油灯,引燃了工棚,烧毁了些图纸物料,所幸无人伤亡,儿臣已加派了护卫,只是——至今未能查明贼人来歷,儿臣无能。“
他如实稟报了遇袭和失火,但將“死士服毒”改为“格杀一人”,隱去了朱三太子符號这个最核心也最敏感的发现,更只字未提那哑巴唐匠人的诡异失踪。
有些底牌,不能轻易亮出,尤其是面对心思难测的康熙。
康熙静静地听著,目光落在胤初脸上,似乎在判断他话的真偽与隱瞒的程度o
殿內一时间只剩下烛火噼啪的轻微声响和更漏滴答的声音。
良久,康熙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情绪:“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既坐在这个位置上,有些风雨,是避不开的,是好是歹,皆需你自己担著,朕能护你一时,护不了你一世,你好自为之。“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这话似是提醒,似是警告,又似乎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和考验。
“儿臣——谨记皇阿玛教诲。”胤初低头应道,手心微微沁出汗水。
康熙的態度太过暖昧,他摸不准这番话背后的真实意图。
“嗯。”康熙不再多言,摆了摆手,似乎有些倦了,“时辰不早了,回去歇著吧,明日朕回宫,还有的忙。“
“儿臣告退。”胤初起身行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