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长所言极是!”

“以陈宫张邈与曹操的情份,这二人当真会趁曹操征伐在外,引狼入室,背后捅曹操一刀?”

刘备言语神色间,显然也皆是难以置信之意。

他兄弟二人的震惊质疑,边哲丝毫不意外。

刘备本就以豪侠闻名乡里,豪侠最看重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义”么。

北海为黄巾所围,孔融派人往平原求救,刘备没有丝毫犹豫,带著全部家底就往北海相救。

荆州失陷,关羽为孙权所害,他更是不顾眾臣苦劝,倾益州之兵挥师东去,要为兄弟报仇。

关羽就更不必说了。

封金掛印,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千里走单骑也要去追寻刘备。

在他兄弟二人眼中,义字是要大过於利字的。

故而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必然无法理解,以张邈陈宫与曹操的情义,怎么能干出背后捅刀这种负义之举。

从某种意义上看,哪怕刘备做了皇帝,也从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工於帝王术的合格君主。

昭烈帝由生到死,骨子里都是一个心怀理想主义的热血少年…

那么他现下对边哲的这个惊人预言,自然便表现出了强烈的怀疑。

“玄德公任侠豪义,果然乃君子也!”

边哲由衷的一声讚嘆,尔后却道:

“不过这天下间,真正重信尚义者,毕竟乃少数,並非人人皆似玄德公这般君子。”

“曹操与陈宫张邈之流,表面上情义深重,实则依旧不过是以利相聚而已。”

“以利相聚,自然利尽则散。”

刘备心头一震,隱约听懂了些许。

“当初陈宫所以奔走各郡,劝服兗州上下迎立曹操,固然有看重曹操曾刺董討逆的义举。”

“根本原由,则是刺史刘岱死於青州黄巾之手,整个兗州有被黄巾袭卷,血流成河之势,陈宫等兗州名士豪强,急需一位强人来为他们抵御青州黄巾。”

“而恰逢曹操在东郡屡败黄巾,又有袁绍盟友这一层身份,陈宫张邈等人才会拥立曹操为兗州牧,意图藉助曹操的武略保境安民。”

“然则曹操接掌兗州后,所重用者皆为曹氏夏侯氏宗亲,更是奉荀彧为谋主,任用了大批潁川人,兗州人中最为器重者,也不过程昱一人而已。”

“而曹操攻打徐州时,大肆屠戮百姓,令泗水为之堵塞,如此残暴之举,与明主二字全然背道而驰。”

“近来曹操又以所谓不敬之罪,灭我边氏满门,令兗州士人无不譁然震怖,人人自危。”

“到了这般地步,陈宫等对曹操的那份义,恐怕也已被曹操不义所为,亲手毁到一乾二净了吧。”

边哲一席话,將曹操与陈宫,与兗州士人间的矛盾,清清楚楚摆在了刘备面前。

刘备眼中质疑渐消,沉默了下来。

作为一枚还未上牌桌的棋子,此时他的权谋手腕,自然是远不及袁绍之流。

不及,却不代表没有。

若他真是一朵天真烂漫的白莲,根本就不可能从一个乡中游侠,走到今天这一步。

听得边哲这一番点拨,刘备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兗州局势的认知,確实是流於表面了。

“陈宫张邈等兗州士人,与曹操既无恩义,矛盾又不可调和,其改换门庭,自然在情理之中。”

“以陈宫之智谋,岂有不把握住曹操远征在外的天赐良机,举州反曹的道理?”

“而陈宫深知曹操用兵之能,定然也明白,必须得另立一位能征善战之主,方能抵挡住曹操的回师平叛。”

“吕布之勇,冠绝天下,其人又有勇无谋利於掌控,且现下屯兵於河內张杨处,与兗州近在咫尺。”

“有此种种,陈宫等迎吕布入主兗州,便为水到渠成也。”

听到这里,刘备脸上疑云散尽,眼神如醍醐灌顶。

长吸一口气后,刘备满含敬意,起身向边哲一揖:

“玄龄先生对兗州局势之洞悉,对曹操陈宫人心之洞察,实可谓洞若观火,当真是令备佩服之至。”

边哲鬆了口气。

老刘这个人的优点,就是肯听人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