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下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银河歌舞厅的包厢里投下斑驳的光影。龙飞独自坐在沙发上,等待著赵雅致引荐的林冠西。

门被轻轻敲响,赵雅致带著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老板,这位就是林冠西先生。”

赵雅致介绍道:“liam,这就是我们龙老板。”

龙飞抬眼打量来人。林冠西大约四十岁上下,穿著一身略显过时但熨烫平整的深色西装,头髮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著几分被岁月和挫折打磨过的痕跡,但眼神依然保持著业內人士特有的敏锐。他见到龙飞,微微躬身,態度恭敬却不显諂媚。

“龙先生,您好,久仰大名。我是林冠西。”他伸出手,普通话带著港味,但相当流利。

龙飞与他握了握手,感觉对方手掌乾燥有力。

“林先生,请坐。赵经理对你可是讚誉有加。”

“赵经理过奖了。”

林冠西谦逊地笑了笑,在龙飞对面的沙发坐下,谦虚地说道:“只是在这个行业里多待了几年,混口饭吃而已。”

赵雅致为两人倒了茶,便识趣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门。

龙飞没有绕圈子,直接开始了面试。

“林先生,閒话就不多说了。我这个人喜欢直接。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

“龙先生请问,我一定知无不言。”林冠西坐正了身体。

“如果我现在想推一个新人,你认为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是歌曲质量,歌手包装,还是宣传渠道?”

林冠西几乎没有思考。

“三者缺一不可,如同鼎之三足。但硬要分主次,歌曲质量是根基。没有好歌,再华丽的包装和再强大的渠道,也只是空中楼阁。其次是与歌手特质契合的精准包装,最后才是有的放矢的宣传推广。很多公司本末倒置,砸重金宣传烂歌,最终只是曇一现。”

龙飞点点头,继续问:“现在唱片製作的主流成本构成是怎样的?如果预算有限,哪些环节可以省钱,哪些环节绝对不能省?”

这个问题相当专业,触及实际操作层面。

林冠西略微沉吟,便清晰答道:“主要成本在於:一、製作费,包括编曲、乐手、录音棚租金、混音母带;二、歌手签约和版税;三、唱片压制和包装生產;四、庞大的宣传发行费用。”

“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宣传费可以酌情削减,採用更精准而非铺张的方式。但*前期製作费,尤其是录音和混音的质量,绝对不能省。粗糙的製作会毁掉一首好歌。”

接下来,龙飞又问了关於版权交易、与电视台电台的合作模式、以及如何应对大公司挤压等几个尖锐的问题。

林冠西均对答如流,分析得透彻深入,不仅给出了现状,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显示出丰富的经验和依然活跃的行业思维。

一番问答下来,龙飞对他的专业能力基本认可。

“林先生,你的专业能力我很欣赏。那么,说点实际的。如果我现在拿出七十万港幣,成立一家全新的唱片公司,就凭这笔启动资金,你觉得我们有没有机会在香港这片被几大巨头瓜分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占据哪怕很小的一席之地?”

林冠西闻言,先是愕然,隨即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最终化为一种无奈的苦笑。

“龙先生,恕我直言…您这个想法,未免有些…过於理想化了。”

“七十万?您知道现在一套稍微像样点的专业录音设备要多少钱吗?你知道租用好的录音棚一小时要多少钱吗?你知道请一个有点名气的编曲老师、一个技术过硬的混音师要多少预算吗?”

“这还没有计算唱片本身的压製成本、包装设计印刷费、以及最烧钱的宣传推广费。”

林冠西继续说道:“宝丽金、华星他们,推一个新人,前期投入动不动就是百万起步,宣传费更是无底洞。电台打榜、电视gg、报纸杂誌版面、线下活动…哪一样不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七十万,对於一家唱片公司来说,可能连发出一点像样的声音都做不到,就会悄无声息地沉底了。龙先生,这个玩笑真的开不得。”

龙飞安静地听完他这番长篇大论,脸上非但没有露出沮丧或被说服的神情,反而勾起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