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好消息不断。

首先是自己这篇专访发表了,还是中青报头版头条,跟之前不一样,这一次中青报还贴心配上照片。

报纸的版面上,陈屿拿著扫帚,面对记者侃侃而谈,倒是颇有高手气度。

这篇专访发出去后,再度掀起一阵热潮,一时间议论者无数。

“这就是陈屿?这也太俊了吧!”

“我以为他是老师呢,最起码也是个中年人,没想到这么年轻?”

“如此年纪就有如此远见卓识,赤子之心实在难得!”

“我觉得他比刘心武卢新华说得更有道理,向前看才是对的!”

“这倒是,无卓越之见识,就写不出卓越之文章,陈屿给我们四川人长脸了!”

“看清楚,这可是中青报,一辈子能上一次就知足了吧!”

“对头!我们需要卢新华刘心武这样的作家,但我们也需要这样昂扬奋进的年轻人。”

“真是没想到啊没想到,他本人竟然这么好看,比唐国强还好看~”

而除了中青报之外,就连人民日报也在三天后转发了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后面还配发了编者按。

作为官方影响力最大媒体,儘管按语措辞谨慎,但还是肯定了陈屿的大部分观点。

能登上这种报纸,这已经是最高级別的认可。

当然,除了人民日报之外,其他不少报纸也纷纷剖析这一现象,认为这是改开以来舆论氛围变化的重要节点,显示出官方的明確態度。

事情本身不重要,但背后传递出的態度很值得推敲,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还没拉开帷幕,但是一些细小的浪已经初见端倪。

陈屿站出来,无数青年就会站出来,年轻一代开始尝试更加独立和建设的思考,这算是开个好头。

至此,由李东来一篇投稿引发的浪潮,正式从bj扩散,席捲全国,成为了1979年春天一道独特而耀眼的思想闪电,照亮了许多青年前行的道路。

而这,仅仅是他穿越到这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第一步。

................

与此同时的图书馆內,陈屿也终於收到中青报寄来的稿费,不过不少,刚好十块钱。

由於处在过渡时期,80版的稿费新规还没影呢,所以中青报那边是按千字五块算的,报纸类中这已经算比较高的了。

可別小看这十块钱,这差不多是陈屿半个月的工资,能换60斤大米或者10斤肉。

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来看,也能看50场左右的电影~~

当然,稿费只是表象,这件事的本质还是在於被认可,有了中青报的背书,这背后的荣誉和影响力远远比稿费本身来得实在。

但此时此刻,他的心思明显不在这里,他在等峨眉厂的消息。

事实就像陈屿预料的那样,两天后消息终於还是来了——《牧马人》剧本被峨影厂正式採用。

这是陈屿听过最动听的消息,为此还特地请周珊吃了饭。

剧本被正式採用,接下来必然是投拍,然后全国上映。

虽然说最终捧红的大概还是演员,尤其是男女主,但是陈屿作为编剧还是能沾不少光。

有这部《牧马人》打底,自己起码能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能进能退,这也算好事一桩。

这天中午,陈屿跟周珊吃过午饭,韩三坪这才急急忙忙赶过来,拉著陈屿就要往外走。

陈屿还是忍不住好奇:“韩大哥,到底什么事啊?”

韩三坪故作神秘:“走吧,去了你就知道。”

陈屿拗不过,只好跟著老大哥,两人骑著车,一前一后朝峨影厂赶。

一阵火闪电,两人终於赶到创作室,陈屿走近一看,整个人也嚇了一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