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字跡工整有力,流程简单却一丝不苟,盖了好几个章,最后將一张报到条递给陈屿。

一路向西。

隔著很远的距离,陈屿就看到了图书馆。

这是一座宏伟的苏式建筑,主体高耸,左右对称,有著宽大的台阶和粗壮的立柱,显得厚重而沉稳。

灰色的外墙给人肃穆之感,玻璃窗户很多,但大多高而窄。

楼前的小广场空阔安静,与教学楼区域的繁忙形成对比。

很好,这正是陈屿需要的地方。

安静,人少,时间多。

这么好的环境,拿来写小黄文该多好啊,他都忍不住打腹稿了。

陈屿找到工作人员,按要求做了登记,交了证明材料,这才被领入图书馆。

別看川大破旧,但是图书馆確实挺不错,空间大,藏书多,別的不说,光是这里的藏书就看得人眼繚乱的。

有人说藏书几十万,甚至还有说突破百万,总之很大。

理工科,社科类,哲学,歷史,艺术,还有陈屿一直感兴趣的小说杂誌故事会。

不过就目前来看,经管类和医学类少得可怜,基本跟这个时代吻合。

除了藏书之外,图书馆的功能设置也相当合理,除了简单的借书还书之外,还有阅览区、自习区、古籍中心和一个规模不小的会议室。

嗯,这会还叫会议室,后来就改成学术交流中心,再后来就成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引领陈屿的工作人员也是个女知青,她笑著对新来的伙伴道,

“总之我们的工作很简单,每天八点上班,到了先跟老师开会,然后稍微打扫一下,八点半准时开门。”

“工作的话主要还是借书和管理,师生们会拿借书证过来,然后凭索书卡找书,我们找到书並登记好就行了。”

“对了还有,每天十二点到两点半是休息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这个看你。”

女知青先来几个月,早就对图书馆工作流程很熟练,因此介绍起来得心应手。

这些工作跟陈屿想的差不多,不算太麻烦,刚好可以省下时间来搞副业。

期间又有几个穿著衬衫的年轻人走过,看到陈屿和女知青,刻意地拉开距离,整个过程不自觉带著点审视和不以为然。

那种眼神,就跟城里人看乡下来的穷亲戚差不多。

兴许是下乡太久,陈屿早习惯了热情待人,这也是小雨村老传统了。

走在小雨村的小路上,別说是人了,就算迎面走来一头牛,那也得打个招呼。

但是到了成都,这一套似乎行不通。

人和人之间,可比人和牛之间复杂多了。

“没办法,人家是正式工。”

女知青耸了耸肩,有些无奈。

说到底,还是个身份。

这个年代有钱人不能为所欲为,但是正式工真可以。

身后有保障,说话有底气,连走路都是螃蟹步。

陈屿没说什么,转头整理图书去了,一直忙到下午五点半才算结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