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这叫揉麵团
看著一整桶竹蟶,陈渔微微皱眉,他记得很清楚,这东西在前世一点都不便宜。
一两规格的竹蟶,前世水產市场都要卖到六七十。
至於那种二两的竹蟶王,则很少流到市场上来,都会被大酒楼提前买走。
且价格没一个標准,酒楼跟顾客间,主打一个你情我愿,陈渔记得很清楚。
鷺城附近那个很多洋房的旅游小岛,曾经就把这个竹蟶王卖到一斤五百的高价。
可在这个年代,竹蟶並不值钱,流水码头的鱼贩老张甚至都没收这玩意。
他们平嵐岛的渔民要是挖到这东西,要么低价卖给本村人,要么含泪吃掉它。
造成竹蟶价格低的原因,並不是因为它不好吃,相反竹蟶的肉很脆很鲜甜,非常好吃。
可竹蟶要海水养才能活,这就导致它的运送相当麻烦,可即便用海水养,一两天內卖不掉,也极易死亡。
八零年代,运输费用非常昂贵,像它这种需要海水养的海鲜,鱼贩子都很头疼。
至於用冰块保鲜,就更不可能,这年头冷库生產的冰块有限,不是所有海鲜都有资格用冰块保鲜的。
墨鱼、带鱼都没有,这年头能让鱼贩子捨得用碎冰块的,也就只有对虾、大黄鱼、石斑这些单价比较高的海鲜。
而竹蟶价格一直上不去,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它是有竞品的。
它的兄弟泥蟶,味道也很不错,只要裹著泥巴,然后再用湿毛巾盖著,哪怕不用海水,活个一两周完全不是问题。
而泥蟶也是平嵐岛最畅销的海鲜之一,且沿海一带也特別喜欢吃它,开发出了很多跟泥蟶有关的菜品。
什么老酒燉泥蟶。
盐焗蟶。
蟶子抱蛋。
还有泥蟶冬瓜汤等等。
从经济价值上来讲,泥蟶远远碾压了竹蟶,成为了百姓桌上常见的一道菜,甚至组织还鼓励他们渔民养殖泥蟶。
就连陈渔大哥一家,今年之所以这么节俭,也是打算再买几亩滩涂养殖泥蟶。
这也是平嵐岛渔民挖到竹蟶后,並不是很激动的原因,不过等保鲜技术发展起来后。
竹蟶的价格,就会蹭蹭蹭往上涨,可那已是二三十年后的事了。
......
见家里有大海蚌,还有这么多的竹蟶,陈渔还真有些手痒了。
可说真的,前世当了那么多年厨子,陈渔早就已经厌烦做菜了,虽然他也算是个大厨。
可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还真就挺经常吃泡麵的,还是老坛口味的。
而他之所以想做菜,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老婆和儿子的愧疚,想做些好吃的给他们吃。
可还有个重要原因,他老婆的厨艺相当一般,说不好听点,李海棠跟厨艺这两个字没有半毛钱关係。
她唯一拿手的只有酸笋炒咸菜了,在他记忆里,她连最基本的煎蛋都煎不好,可陈渔很清楚,这並不能怪她。
主要是家里的伙食太差了,有的吃,能不饿死就不错了,谁还会想著怎么把食材变美味。
见李海棠將海蚌、竹蟶洗乾净后,就打算往大铁锅里丟,准备搞一份海鲜大杂烩。
陈渔还是忍不住出手制止了。
“咱们,好不容易挖这么多海鲜,还是我来煮吧。”
李海棠点头。
要是前两天,她百分百不相信陈渔会烧菜,可自打吃过他的酱油水杂鱼后。
李海棠越来越看不懂了,她发现自己只知道这男人很混蛋外,其余的事情一无所知。
......
陈渔看著眼前这些海蚌,皱眉思考著,要说海蚌的话,那肯定【鸡汤汆海蚌】这道国宴菜最出名。
可他家里没有养鸡,就目前家里这个经济状况,真买鸡来做这道菜的话,吃起来也是心里发堵。
可要拿它做清汤的话,那也没必要他这个厨子出手,思考了会后,陈渔觉得可以拿海蚌燉蛋吃。
不单能保留海蚌鲜脆爽甜的口感,且燉蛋的话,也特別有营养。
陈渔翻出一张“鸡蛋票”本打算去供销合作社买鸡蛋的,没想隔壁王大娘刚好在水井旁洗海鲜。
她今天赶海也挖到不少,可大多都是蛤蜊,连竹蟶都没多少。
一想到她家的鸡挺多的,每天早上“咕咕咕”都吵得他头疼,陈渔笑著问道:“大娘,能不能卖我几颗鸡蛋。”
王大娘说:“都是邻居,客气做什么,今天我家的母鸡刚好下了几个蛋,拿去给海棠跟小地瓜补补身子,瞧他们瘦得啊。”
“那不行,一码归一码。”
陈渔接过三颗鸡蛋,从口袋里掏出三毛钱在她家桌上,没等王大娘反应过来,直接开溜了。
看著手里还有母鸡余温的鸡蛋,陈渔愣神了会,说起来,这鸡蛋的价格还真是稳如老狗。
80年代,一颗一毛钱,可以说是奢侈品了,很多家庭只有过生日、还有生病时,才捨得煮鸡蛋吃。
可三四十年后,钱都贬值了,鸡蛋的价格並没有跟著水涨船高,依旧还是一颗一毛,只能说,菜篮子项目真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