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善嫗,一生积德,仁心泽被乡里。今功德圆满,魂归地府,来世得享清静安寧。其生前善行,感动天地,福泽已显於此方水土!”

“尔等得李氏福泽,病邪退避,此乃,善行积福,泽被桑梓之明证!善者,天佑之,神亦亲之!”

对於土地老爷显灵,李家集的村民並不惊讶,可隨著林轩话毕,庙宇內外一片寂静,隨后便是对李氏惊嘆与议论。

之后,隨著村民一一验证土地老爷之言,眾人再联想到李婆婆生前种种善举,一股“积德行善福及自身”吹遍整个李家集。

林轩並未停止,当晚便託梦於老族长李仲儒,数日后,土地庙最醒目的墙壁上,一组全新的彩绘吸引了所有村民的目光。

第一幅:年轻的李婆婆在饥荒年景,將自己仅有的半袋粟米分给面黄肌瘦的邻居孤儿。

第二幅:李婆婆守在病榻前,耐心地为一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擦拭额头,餵药。

第三幅:李婆婆站在两个爭吵得面红耳赤的汉子中间,温言劝解,最终两人握手言和。

第四幅:土地爷神像金光大放,土地老爷亲自恭送李婆婆上路。

旁边一行硃砂题字,力透墙壁:“善行积福,魂安故土寧!”

同时,庙內一侧竖起了一块崭新的松木牌匾——“积善榜”。

李仲儒当眾宣布,由族老们共同监督,记录李家集公认的善行义举。

更神奇的是,每当有新的善行被记录上榜,阳光透过庙宇的窗欞照射在木牌上时,那新添的名字便会泛起温润光泽,由此传出:“土地爷真的在看著,行善积德,名字都能发光。”

林轩更是將这份李氏留下的“福泽”运用到了极致,在梳理地脉、引导水元时,会刻意地將一丝丝精纯的清灵之气,悄然引向“积善榜”上记录的人家院落,或者滋养他们田地的土壤。

效果虽不惊天动地,但日子久了,这些人家渐渐感觉到:自家屋里的空气似乎格外清新,夜晚睡得更安稳;地里的庄稼苗子似乎也更精神,虫咬的痕跡比別家少些。

这些细微的变化被有心人联繫起来,再结合老族长偶尔“无意”的感慨:“近土地爷者,心善之家,自然更得地气滋养啊!”

在这种“善有善报”且是看得见摸得著好处的现实驱动下,在李家集悄然形成行善积德有福报。

因收益变得清晰可见,模仿李婆婆的善举,成了许多村民自发且带有投资意味的选择。

然而,阳光之下总有阴影。

李家集中有一懒汉名为:李乙。

出了名的难缠,偷鸡摸狗,欺压良善,夜踹寡妇们,什么缺德事做尽。

或许是上天有眼,这一日李乙像往常一样,於夜幕时分,去搅扰村中寡妇,翻越墙头时一个不慎,跌落在地,当场一命呜呼。

次日,寡妇开门见到时,李乙尸体都僵硬了,老族长李仲儒当即做出决定,隨意寻块荒地埋了。

李乙横行乡野一生,最终连个裹身草蓆都无,落得此等境地,可谓是咎由自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