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村民好奇,这两麻袋是啥呀?
哦,想起来了。
前世刘天仙在《神鵰侠侣》里演的小龙女,也有头上戴著用草编织的环的一幕。
……
到了大崮子乡的时候。
不到上午11点。
今天正好逢集。
1978年之后,农村与县城的传统集市都陆续开了一大批。
开集市的时间都有规律。
往往五天一轮。
这年代,乡镇、村里的集市点没有后世那样多。
赶集,对於这个年代的家家户户而言,是件喜庆、高兴的事。
不少年轻小孩都盼著赶集。
今天是一號,是小崮子乡的集市。
所以,从乡里往凤凰山村去的那一段路上,有一些村里人来赶集,也有不少的村里人早起来赶完集,正在回村的路上。
你们是否有一种这样的错觉:
明明不远的一段路,在小时候就会感觉遥远。
因为我们长大后几乎不再步行,而且有了电动车、私家车,模糊了这种遥远感。
后世感觉一眨眼就到了的一段路程,可是对於这个年代而言,就会感觉遥远。
这年代日常靠步行。
城里自行车都未必家家有。
更何况农村。
不信你瞅瞅,这一路赶集的行人,和刘如乔一样骑二八大槓的仅少数人。
基本上都靠步行。
可能到明年,村里就会有致富的个体户买拖拉机。
在赶集的路上,有妇女提著篮子;有老人背著包袱;还有人套著驴车,坐满了一车人。
不少人推著独轮木车去赶集。
独轮车又称“王八拱”,传说是丞相诸葛村夫发明的。
它是这年代很普遍的一种运输工具。
村里有一种习俗:结婚时,男方用独轮车把媳妇推进家门。
第二日“回门”,男方也同样会推著媳妇回娘家。
上辈子,独轮车在国外好多国家居然成了一种体育运动锻链的项目。
如果这年代的老乡们知道了,一定会笑掉大牙,这不是没苦找苦吃?
这年代,如果没便捷交通工具,仅凭脚力,赶一趟集仅几里路,都显漫长,难怪《从前慢》里会发出感慨。
你永远无法想像,这年代的人们都多么能吃苦。
村里人带著乾粮,步行走七八天到大城市,是这年代稀鬆平常的事。
在路上,不少熟悉的村里人都和刘如乔打起了招呼。
村民们还以为刘如乔从集市上回来。
可是,怎么载回了两麻袋满满的东西?
村民们见了都十分的好奇,这是买的什么?
“如乔,你的车后座上载了两麻袋什么东西?”
……
“哟,赶集回来了?你的麻袋里是买的什么东西?”
……
“哎呀俺的老天,六子,你告诉婶子,二八大槓后座的这俩大麻袋里装满了啥呢?”
……
“金田他六孙,你从集市上买的什么?”
……
“啊,这鼓鼓的两个大麻袋,刘如乔,你小子发財了,是两麻袋什么好东西呀?”
……
这一路上,村里的男人或是妇女们都手里拿著篮子、包袱、麻袋等,有的在集市上买了东西,有的则是把一些农家货运到集市上变卖。
可是村民们带的东西,自然都不如刘如乔自行车后座上的那几大麻袋东西看起来特別。
所以在路上遇到一些认识的村里人,比如刘姓的长辈、男村民、妇女、年轻媳妇等都会隨口问上一问,那两麻袋里装的是什么?
刘如乔自然不能跟他们说是两麻袋从全国各地寄来的读者信。
只能说这是妻子刘晓丽从城里给寄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