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乔还並不知道,季羡淋、余樺、路谣、老谋子等读了他的《山楂树之恋》小说后被“治癒”了。

眼下,刘如乔也有点被生活“治癒”了。

他正在光荣的劳动著。

因为分地的缘故,今年的小麦熟的晚了点。

村外的田野里一望无际,到处都是村民们收割麦子,晒麦子的一幕幕。

村里的大喇叭在放了半天的歌以后,就响起了村里的通知:催促各小组、各家在晒乾了小麦后,不要拖沓,小麦晒不干也不行,总之要积极交公粮,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刘如乔有些感慨,以前他听到那句“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会以为他就是那个“我们”,后来才发现,他是那“代价”。

田野的地里到处都是晒麦子的“打麦场”。

隔壁的“打麦场”上,有人牵著一头驴,后面拴著一个石軲轆,在来回压著麦子。

面前这个“打麦场”上,刘如乔、刘如乔父亲、二叔、几个堂兄,还有小队里王家的几户男劳动力,都在这打麦场上忙活著。

刘如乔母亲她们也在忙其余的活。

刘如乔用木杴,扬了一把又一把的麦蕙、麦草等混合物,让风帮忙分理出里面的麦子颗粒。

干农活,自然不轻鬆。

可谁让他之前已经在地里种了粮食。

如今粮食都熟了,还能扔了不成?

不过以后这地,他说啥也不种了。

刘如乔之前对姑姑给他介绍的那份在县城的临时工作,还有些不上心。

因为他早晚要去文化馆的。

或许只有在这个背靠黄土的时候,他才真正的想念那份工作。

差点忘了,《人民文学》的稿酬匯款单应该到了吧?

刘如乔的心已经迫不及待了。

等一忙完这地里的庄稼,他去县城取了稿费,就能和女儿刘天仙好好的改善生活了。

等有了钱,刘如乔一定要去城里买房子。

在平整的“打麦场”上,已经堆起了好几处高高像小山一样的麦秸垛。

小天仙如村里的孩子一样,开心的一会儿爬上去,一会儿又滑下来。

不少顽皮的小男孩会直接从麦秆垛上跳下来。

打麦场上的麦秸垛,简直就是这个年代的孩子们的游乐场。

大人们在干活忙碌,小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

这就是这个年代温馨的地方。

夏天的天色落下的晚。

可7:40以后。

在天色將黑的时候,一个个村民忙碌了一天,终於回村的身影,充满了烟火气。

今晚,刘如乔要睡在这这打麦场里,负责看著场上晒的小麦,以防被偷。

还好到明天小麦就都晒乾了,农活也忙完了。

“哥,爹娘让我来给你送饭。”

这时,刘如乔的二弟刘如信来送饭,送了半张粗粮饼,还有一块咸菜。

因为刘如乔没回家吃饭,还得在这看小麦子。

刘如信正读初中,之前在学校住校,现在放假回来了。

“二~苏(叔)。”

刘天仙乖乖的叫了声二叔。

刘如信对刘天仙这个侄女算不上討厌,但也没有多亲。

等刘如信走后。

刘如乔和女儿刘天仙在这田野里吃了一顿艰苦的饭。

夜里,夏日的微风吹在田间。

在打麦场上有一个小屋,用几根木头还有破布搭了起来,周围用一层层麦秸围住。

还別说,看著这小屋,感觉睡在里面,还真的有一种恍惚的童年里的记忆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