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描述了人类有五层次的需要,分別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像程宇,兰淑慧这些国家级专家,基本都实现了第四层的尊重需求,在这个行业里走到哪都会受到別人的追捧,尊重。名利对对他们来说都已经有了,这个时候就希望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自我实现需求。

对医生来说,如何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那就是自己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可以得到別人的认可和推崇,如果能上了教科书,那基本就是做到医生的顶端了。

特別肾科作为內科学来说更是如此,对治疗理念和方法更为看重,也是这些大佬为什么会爭夺话语权的缘由所在。

內科学和外科学不同,外科一般用手术治疗,效果好不好,手术成不成功,很快就能看到结果,直接看病人的愈后就行。

同样类型的疾病,有的人做完手术没有感染,併发症少,愈后良好,很快就下地活动了,可有的人做完就一堆麻烦事,这直接体现外科医生的水平,所以外科才会有“飞刀”的说法。

所以外科的医生很容易就能分出高低,这台手术我能做,你做不了,那我就比你牛逼,就这么简单直接。手术水平高的医生,自然挣钱就快,天天会有人请你。

但手术这玩意真的是需要些天赋的,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行,很多刚进入医院的低年资医生和进修的医生,天天巴结上级医生,一口一个师傅叫著,为的就是多上手术,多上手。

但內科学不同,內科一般用药物治疗,而且很多疾病不是急症,病情的发展是以月或者年为单位,在药物的选择范围,大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更看重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

所以內科医生对话语权的爭夺更为激烈,这牵扯到自己的治疗理念,治疗思维是否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內科治疗不是短期就能看到效果的,內科学研究核心是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需要大量的病例,需要统计学,需要对照组,有的文章发出来一看都是追踪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每个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放到医学上当然也一样,大家的治疗思维也不同,层次低些的医生你看教科书或者指南给人看病也可以,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你按那上面开药治疗,效果好不好另说,但肯定不会出问题,真要个別出问题,打官司大概率也不会输,我都是按指南做的。

高层次的医生就希望可以跳出指南,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理念,但这就有出问题的风险,当这种想法在一些患者身上得到了验证,那就会发文章,演讲,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支持自己的理念。

这也就是当兰淑慧听到刚才成方圆对培训班的介绍,她感兴趣的原因,她每年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也参加很多,但这种大会看著乌央乌央来很多人,但真正可以静下心来听课能有多少,而且这种会议,內容也很多,有好多分会场,大家很多时候都是隨机去听讲。

听到兰淑慧的发问,徐非停顿了下,脑子里在迅速思考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才合適,不说出彩,最起码要言之有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