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死仗,也是一场决不能撤退的仗,我需要真正敢死的勇士才能完成任务,不是心思不在打仗,隨时想著撤退溃兵。”

“国家危难至此,我们只有拼命,要是我们连拼命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就要亡国灭种!”

刘供奉没有说话,只是仔细的咀嚼萧剑林的话。

原时空的金陵保卫战打的让人窝火的最大原因就是被留下的部队意志不统一,內部混乱。

有真的准备死守金陵的,但是绝大多数部队都是在沪上被打残的部队,军心士气溃散,时刻想著撤退,各部队各自为战。

而作为指挥官的睿智又是一个倒台的军阀,手上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各部队压根不听他的,各有各个想法。

所以萧剑林乾脆来了一个自愿原则,统一守军內部思想。

要不然塞30万想法各异,隨时准备撤退的部队,不如三万愿意死守的部队来的战斗力强。

当天下午,军事委员会宣布成金陵卫戍司令部,司令长官是萧剑林中將。

得益於国军的有职务军衔,萧剑林以銓敘少將的军衔,担任金陵卫戍司令部中將司令,掛上了中將军衔。

当然了,要是职务调动了,萧剑林还是只能掛这个了大价钱的少將军衔。

而紧接著军委会又下达一个堪称史无前例的奇怪命令:

从各地赶赴集结在金陵一带或从沪上撤到金陵一带的国军部队,“上至將军下至二等兵”,愿意参与保卫首都金陵战役者可向各师报名,不愿意者,按照原计划,分別按照预定计划,移防进行休整补充。

而且还將萧剑林的两个堪称不可能做到的作战目標同步传达,表明留守者不奖,离开者不罚。

这个命令一经颁布后,全军,全国一片大哗,就连外国各方也都震惊不已。

这种打仗方式,堪称有史以来。

紧接著,萧剑林以金陵卫戍司令部的名义下达了一个抗战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命令,疏散金陵城里的百姓。

命令一下达,整个金陵立刻乱成了一锅粥。

金陵市长见到萧剑林以后问道道:

“二公子,一定要將百姓撤离吗?”

“金陵城里有权有势的人早就避祸撤到后方了!”

“现在留下的都是无权无势的百姓,离开这里后生计难以维持,不愿离开,撤离的阻力很大啊!”

“而且我们没有足够的车船来撤离他们!你看是不是百姓也自愿撤离,再说咱们守城也需要百姓协助!”

萧剑林直接拒绝,以不容商量的语气强调道:

“必须要全部撤离,没有车船就用两腿走路!”

“不愿撤离的就让军队和警察来硬的!”

“这个撤离命令不允许打任何折扣,必须要百分百的执行到位!一周之內必须將百姓全部撤出,分区分片包干,谁完不成任务,杀谁的头!”

国军可没有爱民如子的觉悟,在萧剑林下了严令之后。

一时间,伴隨著警察和军宪兵的粗野喝骂,甚至是枪托,金陵城里哭声震天的一步三回头的背著不多的家当,扶老携幼的离开金陵。

对於警察和宪兵的暴力移民,萧剑林保持默许,现在哭总好过被日军屠杀。

他要把金陵打造城一座纯粹的兵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