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考核任务
“97%。”
“这么低?那我觉得肯定行了,两百万的横向?一年?”
“是的。”
沈雅荷转过头看向顾清凡:“你要是认为可行,就交给你来吧,组里面能空出手做就做,做不了招科研助理也行,不差钱。”
“还有,这是我的邮箱和密码,你帮我看著,最近有很多人来联繫我想读我的硕士和博士,我明年博士两个名额,硕士四个名额,帮我初筛一下。”
“好的老师,我知道了。”
顾清凡点头,这很正常,他以前也没少帮导师干这事。
“两百万的话,百分之三十用作劳务费支出,出行开支不超过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六十是试剂耗材,你跟范安说一声,以后实验室先保障在这个项目开支里,毕竟只有一年时间,別到时候两百万没完。”
顾清凡顿时感觉浑身舒畅。
这种感觉啊……还得是跟著厉害的老师有肉吃。
一个两百万的横向项目,一年时间,必须完,不完的话这些钱会被学校拿去。
百分之三十可以用作劳务费发放,也就是六十万。
有钱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顾清凡觉得自己找沈雅荷真的找对了,年轻,可以说得上话,没有那种老古董的刻板,关键是大方,不是那种守財奴錙銖必较。
顾清凡问道:“老师,我多问一下,您现在还有几个项目?”
“不多,就三个,一个学校的启动经费两千万,一个前年的横向三百万,然后就是这个两百万,主要是我今年才29周岁,明年才够年龄申报国基。”
“懂了。”
国基也就是国家青年基金,一般称为纵向项目,和横向的概念完全不同。
横向是老师和企业对接,企业给钱。
纵向是国家给钱,一般来说,虽然国基金给的钱少,但是对於考核任务有很大比重。
举个例子,一个三十万的国基纵向,考核比重甚至比得过三百万的企业横向。
因为一般来说国基更严格,更难拿到……每年十分之一的资助概率不是开玩笑的。
所有申请人都是学校导师,青年才俊,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当然,即使是国基也免不了人际关係。
毕竟最后递交的本子还是靠人来审核。
顾清凡接著问道:“老师您了多少了?”
“两千万启动经费是全部到帐,才了三百多万,主要是添置了一些仪器设备,之前三百万的横向还剩一百多万,后年到期,你有什么想法吗?”
“暂时没有,我也想不到什么钱的地方。”
沈雅荷难得的露出笑容:“没想到钱也不容易是吧?我这里还有一些导师项目经费,那些就是化工院里给的十几万零头了,没什么好说的。”
“加油,你说的研究方向和创新点,我很看好,钱的方面不必担心。”
“谢谢老师,那老师你的考核任务怎么样?我还是说您要是需要的话可以把陈博那边的一作给您。”
通常来说,京州大学的化工学院的硕士毕业要求是一篇sci英文论文一作,也就是第一作者,但是沈雅荷要求较高,组內要求是一区sci。
对沈雅荷来说,发普通的一区文章如同灌水一般简单。
她实在不能理解怎么能把那些学生难成那个样子。
而一篇论文,除了第一作者之外,就是第一通讯作者,一般写导师名字,在一些大组里,有很多老师。
那样会把最大的大导师名字掛在最后,隱喻最大通讯作者。
沈雅荷摇头:“不用,我的考核任务每年一篇jacs或者nc就能解决,我这里还有两篇文章压著没发,想投大子刊的,是我之前做的项目……感觉还能再加一些东西就没有著急。”
沈雅荷说是这么说。
但是她的压力也很大……考核任务对她来说自然简单,但她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
举个简单例子吧,天才少年曹原,曾经一年时间发了7篇nature,虽然並不都是一作。
后面也连续四年保持每年一篇nature的文章发布节奏。
这种天才,才是全世界最顶尖的那一种,是可以真正推动学科进展的,甚至留在史册里的人。
沈雅荷的同辈压力不是京州大学其他教授老师,而是和她一样的那些天才们,和父母导师的期望。
所以她才直接吃下顾清凡所画下的大饼,因为她知道,顾清凡的想法切实可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