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

诸葛亮手持一卷文书,疾步迈入议事厅。

“主公!”

“此次科举在民间掀起惊涛骇浪,自告示张贴那日起,幽城街头巷尾无不议论此事,盛况百年未见!”

诸葛亮顿了顿,语调不自觉上扬,“百姓们都说,您这是凿穿了千年的门第高墙,让寒门子弟真正看见了光!”

苏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本王要的,就是让天下人知道,这天下,不该只有世家的影子。”

“可曾听说那些门阀世家的反应?”

“自然!”诸葛亮冷笑一声,“青州王氏、李家联名上书质疑章程,不过......”

他忽然压低声音,“有百姓在告示墙下自发守夜,生怕有人撕毁文书,那些世家的爪牙,连靠近都难。”

苏云闻言大笑,“好!就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些!”

“此次科举,须得办成铁打的规矩,容不得半点阴私!”

“糊名阅卷要做到滴水不漏,考官轮换须得三日一换!”

诸葛亮抚须頷首:“主公之意,可是要將科举打造成明镜高悬的標杆?”

“正是!”苏云点头道,“这不仅是选才,更是向天下宣告:在本王治下,寒门子弟能与世家同席论道,贩夫走卒亦有出头之日!

此番不过是试点,待夺得天下,本王要在各州郡设考场,让全天下的贤才,都能踩著科举的阶梯,直通金鑾殿!”

诸葛亮点头,眼中精光闪烁,抚著长须朗声道。

“主公所言极是!待主公一统山河,科举制度推及天下,届时各州才俊蜂拥而至,何愁国家不兴!亮愿为前驱,扫平一切阻碍,定叫这开科取士的盛举,成为青史佳话!”

苏云点点头,目光灼灼道。

“孔明,此次科举乃根基大事,细节处务必斟酌再斟酌。”

“尤其阅卷环节,须得抽调各地清正官吏交叉核验,莫要叫世家钻了空子。”

见诸葛亮郑重记下要点,苏云又说道,“另外,拨出百石官粮,在各城设『义学』,专为寒门子弟提供备考场所与典籍。”

“要让天下人知道,本王要的不是虚张声势的作秀,而是真正凿穿阶层的铁壁。”

“诺!”诸葛亮肃然拱手,“亮即刻安排。一周后便將考场规制、考官人选、义学章程悉数呈上,定不负主公所託!”

........

画面一转。

幽州王氏大宅院里,雕木门吱呀推开,李氏、陈氏两家家主带著隨从鱼贯而入。

这三家在幽州地界上,那可是响噹噹的“文化大户”——祖祖辈辈靠读书起家,传承了好几百年。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读小说上 101 看书网,101????????????.??????超省心 】

王家出过三个尚书,李家有五个大学士,陈家更是连出两代帝师。

在幽州,只要是有点名气的读书人,十个里头有八个都掛著这三家的“门生”名號。

平日里,三家把持著幽州大大小小的书院,考卷是他们出,教书先生是他们定,就连州郡选拔人才,都得先问问三家的意思。

苏云虽说占领北方,但对这三家也不好动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