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峭的峡谷岩壁像一张饱经沧桑的老人脸,布满了褶皱般的节理。不时掉落的“皮屑”碎石,预示著它隨时可能彻底垮塌。

阴风怒號,捲起漫天尘土。工人们戴著安全帽,在摇摇欲坠的山坡上小心翼翼地作业。每一声铁锹碰撞岩石的声音,都让人心惊肉跳。

“咔嚓——”

又是一阵岩石鬆动的声音。几名工人惊慌失措地向下奔逃,头顶的碎石雨点般洒落。

杜兴国站在坡下,看著这幅景象,急得满头大汗。按照保守的“从上到下,分层开挖”方案,边坡施工进度极为缓慢。

更要命的是,小规模塌方时有发生。工人们心惊胆战,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这他娘的不是干活,是玩命!”一个工人扔下铁锹,摘下安全帽,“我不干了!”

其他工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眼神中满是恐惧和不安。

杜兴国咬咬牙,大步走向技术科办公室。他推开门,一拳砸在桌上。

“林工,不能再这么磨蹭下去了!我手下的兵,现在上坡腿都打哆嗦,这不是打仗,是送死!”

林胜利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测绘仪器。他安抚地拍拍杜兴国的肩膀。

“老杜,別急,让我想想,一定有办法的。”

杜兴国在椅子上坐下,点燃一支烟。他深深吸了一口,眼神中透著绝望。

“按照这个速度,导流洞根本不可能在汛期来临前贯通。到时候洪水一来,我们这两年的心血全白费了。”

林胜利走到窗边,望著远处的施工现场。他的眉头紧锁,大脑飞速运转著。

下午的技术会议上,何卫东坐在主席台上,神情自若。他翻著手中的文件,语调平缓。

“同志们,安全生產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寧可进度慢一点,也不能出人命。”

台下的技术员们面面相覷。一位年轻技术员心想:“安全第一没错,可像这样拿工人的命去试探,走一步塌一步,这叫哪门子安全?这叫无能!”

何卫东继续念著条文:“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第三十二条,边坡开挖必须遵循谨慎原则,严禁冒进。”

林胜利站起身,手中拿著一叠厚厚的资料。

“何总工,我有个方案。”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胜利身上。

“我经过几天的精密测绘和计算,提出'主动加固,系统支护'方案。”

林胜利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画图。

“核心是放弃传统的被动防护,转而在关键结构面打入系统性的预应力锚索,把山'缝合'起来。”

他的金手指“核心技术理论模块”悄然发动。前世无数高边坡支护案例在脑海中闪现,“预应力锚索”这一超前技术的核心原理和施工要点,被降维成80年代可以理解的力学图解。

黑板上,一个精密的支护系统图跃然而出。

全场譁然。

何卫东第一个跳起来,指著黑板上的图形。

“预应力?我们连预製板都刚搞明白,你就要给大山用预应力?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这得多少钱?一根锚索的成本,够我们打几十根普通砂浆锚杆了!”

其他与会人员开始窃窃私语。成本和技术的双重质疑,让会议室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林胜利没有爭辩,而是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张彩色图纸。

“这是我绘製的岩体结构风险分布图。”

图纸摊开,用红黄绿三种顏色標註了不同的风险等级。破碎的红色区域像一道道狰狞的伤疤,触目惊心。

会议室里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那些对边坡危险性抱有幻想的人,都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普通锚杆只能解决表层问题。”林胜利用手指点著图纸上的关键部位,“而预应力锚索能深入稳定岩层,调动深层岩体的力量。”

他翻过一页,露出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

“安全係数是前者的十倍以上。”

杜兴国激动地站起来:“林工,你这方案靠谱吗?”

林胜利点点头,继续解释:“通过预裂爆破代替常规爆破,可以大大减少对山体的扰动。虽然前期钻孔更精密,但能减少后期大量的清坡和支护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