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无形之墙
王朝丽在龙溪水电站的深入交流仍在继续,她沉浸在第一线的实践和数据中,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求知慾。
林胜利也习惯了身边多了一个身影,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那些“超前”的理念,也让他不得不更加谨慎地措辞。
这天上午,王建国副部长一行人来到了大坝主体浇筑的施工现场。
林胜利指著正在作业的工人,详细讲解著手册中关於冷却水管铺设、混凝土振捣、测温巡查等各项规范。
他用最朴实的语言,结合实际操作,將那些看似枯燥的技术要点讲得深入浅出。
“王部长,您看,我们的冷却水管现在都严格按照手册规定,分层、分段进行铺设,確保每一寸混凝土都能得到有效冷却。”
林胜利指著图纸和现场,汗水顺著脸颊流淌,他的工装上沾满了灰尘,却显得格外精神。
王建国认真听著,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讚许。
他拿起林胜利递过来的测温记录本,仔细翻阅著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温度曲线,对林胜利团队的严谨工作態度表示肯定。
陈凯在一旁,见缝插针地说道:“王部长,林胜利同志的这个温控方案確实很有创新性,在局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不过,我也听一些老同志反映,说这套方案对工人操作要求太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基层推行起来可能有些阻力。”
他这话看似中肯,实则暗含著对林胜利方案“不接地气”的质疑。
林胜利听了,只是淡淡一笑,没有急著反驳。他知道陈凯是在王建国面前刷存在感。
王朝丽却在此时开口了,她的声音清亮而坚定:“陈凯同志,任何一项新的技术,在推广初期都会遇到挑战。
但我们不能因为增加了工作量,就放弃对工程质量的更高追求。林胜利同志的这套方案,正是为了大坝的百年大计,为了避免未来的隱患。
而且,我这几天在项目部也看到了,林胜利同志和他的团队,正在通过系统的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工人师傅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新规范。
这种从上到下的执行力,恰恰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王朝丽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直接將陈凯的质疑堵了回去。陈凯的脸色微微一僵,不甘地看了王朝丽一眼,但碍於王建国在场,也不敢多说什么。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一个混凝土浇筑仓號旁,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小林!不好了!四號仓的混凝土,水灰比好像不对,太稀了!”
林胜利脸色一变,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甚至出现离析!
他顾不得其他,立刻冲了过去,王朝丽也紧隨其后。李振华和王成林也快步跟上,陈凯则犹豫了一下,才不情不愿地跟在后面。
抵达现场,只见工人师傅们围著一个混凝土搅拌车,脸上满是焦急。刚卸下的混凝土浆体明显偏稀,流动性过大。
“怎么回事?!”林胜利沉声问道。
“报告小林,搅拌站那边说配比没问题,可这车就是不对劲!”负责仓號的老班长急道。
林胜利立刻走到混凝土旁,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又仔细观察其流动状態。
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可能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阻止问题混凝土入模,並儘快调整。
“立刻通知搅拌站,暂停四號仓的混凝土供应!这车混凝土不能用,原地废弃!”
林胜利当机立断,语气坚定,“李强,你带人去搅拌站核查配料员的操作,重点检查水计量设备!”
“王朝丽,你帮我检查一下这个仓號的模板支护情况,看是否有渗漏现象,以及对已浇筑部分的影响!”林胜利转头对王朝丽说道,他信任她的专业判断。
王朝丽立刻领命,她没有丝毫犹豫,拿起林胜利递给她的手电筒,便仔细检查起模板缝隙和混凝土表面。
她那纤细的身影在粗糙的工地上穿梭,动作专业而干练。
“王部长,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啊。”王成林在一旁对王建国解释道,眼中带著一丝后怕。
王建国看著林胜利有条不紊的指挥,以及王朝丽毫不迟疑的配合,眼中讚赏之色更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