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宾馆大厅里,人头攒动,挤满了新来的大学生,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脸上都带著初入社会的青涩和对未来的憧憬。

林胜利看著眼前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这场景,这氛围,不正是他前世在现代企业入职时,也曾经歷过的“新人培训”经典开局吗?

“这就是前世经歷过的经典开局嘛。想不到四十年前就有了,现在又重新来过一遍。歷史的螺旋,总是惊人的相似。”

他暗自感慨,原来歷史的进程,总有其共通之处,只是细节不同,內核却依然。

粗略估计,这次分配到江河水电工程局的大学毕业生大约有五十五人。

他们大都来自全国各大水利、电力、土木工程院校,比如像林胜利一样的华江水利学院,还有武水大学、北通大学、清源大学水利系、河光大学、东风建筑学院等。

这些都是国家在困难时期培养出来的精英,被寄予厚望,是未来水电事业的希望。

林胜利在报到处领了钥匙和房卡,被分到一间四人间的男生宿舍。

推开门,里面已经坐著两位未来的同事。一位是来自北通大学的张思明,个头不高,但身体结实,性格活泼开朗,爱开玩笑,脸上总带著一点点狡黠,他正忙著把自己的行李往上铺扔,嘴里还哼著不知名的小调;

另一位是来自武水大学的李勇强,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镜,略显靦腆,正低头一丝不苟地整理著书本,一看就是个典型的理论派。

“嗨,哥们儿,你就是林胜利吧?我叫张思明,北通大学的,以后咱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张思明看到林胜利进来,热情地招呼道,伸出一只手。

李勇强也抬起头,推了推眼镜,靦腆地笑了笑:“你好,林同学。”

林胜利努力挤出一个符合原身性格的笑容,简单地回应了几句,和张思明握了握手。

不一会儿,第四位室友也推门而入,是个同样朴实的年轻人。

大家简单寒暄,互相打量,很快便熟络起来,开始了新生活的篇章。

女生们则被安排在另一栋独立的宿舍楼,与男生宿舍区隔开,確保了严格的性別区分。

就在这时,宿舍门再次被推开,一个穿著考究的中山装、头髮梳得油亮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他叫陈凯,是林胜利的大学同学。林胜利从记忆中得知,陈凯平时成绩一般,但人脉广、嘴巴甜,他父亲是某个省直机关的小领导,陈凯一直想通过关係留在机关。

陈凯看到林胜利,故作惊讶地走过来拍了拍他肩膀:“哟,胜利,你也分到一局了?巧啊!我还以为你肯定能去省厅呢。”

语气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眼神则快速扫过林胜利朴素的衣著,似乎在比较著什么。

他很快就与宿舍里其他几位同学打起了招呼,言语间颇为自来熟,仿佛他们都是多年的老友。

三天培训在大礼堂进行。主席台上掛著红色的横幅,写著“热烈欢迎新同志加入水电建设大军!”。

礼堂內,木质长条凳摆放得整整齐齐。

局领导和老前辈们轮番上阵,讲述局史教育、政治学习、安全规范和生活纪律。

林胜利表现中规中矩,认真听讲,但也在暗中观察著周围的一切。

第一天上午,一位头髮白的副局长正在慷慨激昂地讲述江河水电工程局的光荣歷史,从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国家重点工程,讲得台下不少年轻人都热血沸腾。

林胜利也听得津津有味,他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自豪与奉献。

就在副局长讲话告一段落,准备进入提问环节时,坐在前排的陈凯,几乎是第一个举起了手。他举得很高,生怕领导看不见。

副局长推了推老镜,示意他发言。

陈凯站起身,先是恭敬地鞠了一躬,然后声音洪亮地说道:“尊敬的副局长,您刚才的讲话真是高屋建瓴,字字珠璣,让我们新同志对局里的宏伟蓝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有一个小问题,想向您请教。”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仿佛在享受这种被关注的感觉,“请问领导,我们江河局在未来十年,对於人才培养方面有没有更具体的规划?我个人对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比较感兴趣,您看,像我这样在学校里也参与过一些课题研究的,是不是更適合留在局机关,协助领导做些规划和统筹工作?毕竟,局里也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基层实践固然重要,但宏观管理也必不可少啊。”

他这番话一出,立刻引来台下一些年轻人的窃窃私语。

张思明坐在林胜利旁边,小声嘀咕道:“看那小子,跟个猴似的,也不知道图个啥。就这溜须拍马的本事,倒是一流。”

李勇强也皱了皱眉,显然对陈凯这种刻意的表现有些不屑。

副局长听了陈凯的提问,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点点头夸讚道:“嗯,这位小同志提问得很好,很有深度,关心局里的发展,这是好事!”他隨即就人才培养问题展开了一番论述,陈凯则在一旁不住地点头,做著夸张的笔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