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咽了口唾沫,像是怕触怒张牧,“先帝当年在成都搞过三次科举,本意是招揽读书人,可那法子……实在太烈了。”

“怎么个烈法?”张牧追问。

“强制所有读书人必须参加,哪怕是隱居山林的老儒也得抓来应试。”

汪兆麟声音压得更低:“若是谁敢逃避,不仅本人要被处决,邻里也要连坐受罚。考中的书生,只能留在先帝身边做文书,写写公文,连府衙都不让进;没考中的更惨,直接被圈在城西的营房里,不准返乡。”

寧玉衡听得惊讶:“还有这种规矩?那读书人岂不是人人自危?”

“何止自危。”

汪兆麟苦笑:“先帝还让所有考生带著家属进城居住,搞十家联保,一家犯错,九家连坐。当时成都的读书人私下都说,这哪是科举,分明是坐牢。更荒唐的是……有个叫王大受的秀才,文采出眾,先帝很欣赏他,当眾夸了几句,转头就因为『恐其日后做大』,把人给杀了。”

“嘶——”

张牧听得头皮发麻,忍不住问道:“你確定这是先帝乾的?不是满清乾的?”

汪兆麟连忙磕头:“陛下息怒!先帝也是急於稳固政权,只是方法失当……如今那些当年被圈禁的书生,还有些留在成都周边,只是大多隱姓埋名,不敢露面。”

张牧耐著性子问:“这些人里,有没有真有才华的?若是放到地方上做县令、县丞,能不能用?”

汪兆麟迟疑著摇头:“臣也说不准。当年考中的大多是些只会写公文的死脑筋,没考中的倒是藏著些有实学的,可他们被先帝嚇怕了,这些年要么务农,要么行医,早不碰笔墨了。”

说到这里,汪兆麟的声音越来越小:“再说……经过这几番折腾,蜀地的读书人本就所剩无几。”

“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张牧问道。

汪兆麟抬头看了看张牧,小心翼翼地说:“陛下,臣倒是有个想法。眼下实在没人,不如……先把那些还在成都的书生找出来,不管当年考没考中,先让他们出来理事。给他们个机会,也给咱们个机会,若是可用就提拔,若是不行再换就是。”

张牧眯著眼睛:“你有几成把握?让他们来干活?”

汪兆麟呆了呆:“这个,这个……”

略微顿了顿,汪兆麟道:“陛下总是跟先帝不同的,先帝残暴,陛下仁爱,先帝猜疑,陛下用人得当……”

汪兆麟拍了一大堆马屁,就是不敢说几成把握。

张牧深吸了一口气:“以诚待人吧,另外,你对外宣传一下,这不是先帝乾的,这是满清乾的,我爹只是单纯的糊涂,被满清的文人蛊惑了,这才对成都的人才进行了不当处置!总之,我爹是冰清玉洁的,都是境外势力搞的鬼!”

汪兆麟:“???”

张牧继续道:“另外,你再来宣传一下,朕自然是跟父皇不同的,丞相,朕把这成都给你,你替朕管好了!”

陈泰与屯齐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如今自己拿下了成都避免了两线作战,但是,这前线自己还是要亲自去,击溃了这一波自己才算是能稳定四川。

汪兆麟咳嗽了一声,继续道:“陛下,还望速战速决,成都粮草尽矣!”

张牧点点头:“朕知道了!”

战线吃紧,各地都要往重庆调动粮草,人吃马嚼,虽然是在四川境內,又有水路,但是,被我大清朝霍霍了之后,能拿出来的粮食真的不多。

拿下了成都,没有攻城略地的快乐张牧却感觉自己负担增加了不少。

除了粮食问题,自己还得分兵,留下一千人帮著汪兆麟稳定成都。

总不能学康熙,就地筹粮吧?

人家有低人权优势,自己呢?

道德太高也是负担啊!

速战速决,只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