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肠文学的诞生
《关於我妈让我穿秋裤这件事》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爱,叫穿上秋裤,/我的腿毛在里面,感到了窒息。”
《上班》
“我的屁股,粘在椅子上,/老板的饼,画在天上,/他说这是福报,/我说,我信你个鬼。”
就在全网玩梗玩得不亦乐乎,几乎要把蒋诗思钉死在文学史的耻辱柱上时,一篇文章横空出世,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文章的作者,正是蒋诗思的父亲,当代文坛公认的大师级人物——蒋惟山。
这篇文章,题为《警惕!正在摧毁文学的“网络义和团”》。
蒋惟山的文章,写得极有水平。
他没有像他女儿那样胡搅蛮缠,更没有去爭论那首诗的好坏。
他很聪明地绕开了这个必输的战场,而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看似更客观公允的维度。
他首先痛心疾首地承认,当今文坛確实存在浮躁、商业化、部分青年作者水平不高等问题。
这一番自我批评,先立於不败之地,尽显大家胸襟。
紧接著,他话锋一转,將矛头直指江离所代表的“网络批评”。
“他们不討论作品的细枝末节,不进行善意的、建设性的交流。他们只热衷於製造噱头,创造诸如『商品型號说明书文学』、『排泄物派诗歌』这类极具侮辱性的標籤,將复杂的文学现象简单化、脸谱化,然后利用网络民粹的狂欢,將一个人彻底『打死』。”
字里行间,透著一股浓浓的悲愤与痛心。
“这不是批评,这是网络暴力。这不是净化文坛,这是在摧毁文学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宽容和尊重。”
“百年前,我们有过『义和团』,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名,盲目排外,最终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百年后,我们又看到了『网络义和团』,他们以『打假』、『正三观』为名,挥舞著道德和流量的大棒,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风气如果蔓延下去,文坛將万马齐喑,再无人敢於探索,敢於创新,最终只会导致文学的彻底荒漠化。”
文章的最后,蒋惟山语重心长地呼吁:“我们必须警惕这种以『正义』为名的,新的文化专制。请把文学的,还给文学。请把批评的,还给批评本身。”
这篇文章,写得又高明又恶毒。
它將江离所有的正当行为,全部曲解为“煽动民粹”和“网络暴力”。
它偷换概念,把对垃圾作品的批判,歪曲成对“文学探索”的扼杀。
它甚至上纲上线,扣上了“义和团”和“文化专制”的大帽子。
薑还是老的辣。
蒋惟山在文坛深耕数十年,有地位,有声望,有理论水平,更有无数拥躉。
他的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得到了许多传统文人、学者和媒体的转发支持。
“蒋老说得太好了!现在网络风气確实太差了,乌烟瘴气!”
“江离这次做得太过火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把一个姑娘逼到这个地步?年轻人太气盛!”
“年轻人有点才华,但不懂得尊重前辈,不懂得为文学的整体环境考虑,终究走不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