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天才人设一夜崩塌
“一个连校园歌手海选都过不了的人,两年后,却能创作並演唱《以父之名》这样一首旷世神作?这中间的跨度,比从猿猴进化到人类还要巨大。请问,是什么让他脱胎换骨?是天赋,还是另有隱情?”
文章的结尾,更是用加粗的字体,拋出了一个诛心之问:
“我们尊重天才,但我们绝不容忍骗子!请江离正面回应:你的音乐才华,是真的吗?”
之前那些被《以父之名》的质量压得喘不过气的黑粉、水军、以及其他流量歌手的粉丝们,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蜂拥而至。
“我就说嘛!一个普通大学生怎么可能这么牛逼!原来是装的!”
“笑死,人设崩塌了。连学校的海选都过不了,还碰瓷音乐教父呢?”
“这不就是典型的学术造假吗?建议校方严查!”
“龙门这次真是被冤枉了,人家只是说了句实话,结果被网络暴力成那样。”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疯狂生长。
许多原本对江离抱有好感的路人,也开始动摇了。
毕竟,那段海选视频是真实存在的,江离当时青涩的表现,和现在判若两人,这確实让人难以理解。
紧接著,第二个重磅炸弹被投下。
一个自称“圈內资深音乐製作人”的匿名帐號,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长文,標题是《<以父之名>背后,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与资本的狂欢》。
文章写得声情並茂,极具煽动性。
作者先是“客观”地肯定了《以父之名》的艺术价值,称其为“十年难遇的佳作”,以此来麻痹读者,显得自己並非无脑黑。
紧接著,笔锋一转,开始从各个“专业”角度提出质疑。
“第一,编曲。这首歌的编曲融合了古典、歌剧、电子、hip-hop等多种元素,其复杂和精妙程度,需要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顶级团队,耗费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请问,一个二十岁的在校大学生,是如何独立完成的?他的时间从哪里来?他的经验从哪里来?”
“第二,资源。顶级水准的母带处理,国际水准的混音,这些都需要天价的录音棚和顶级的设备。据我所知,国內能做到这个水准的录音棚屈指可数,且预约早已排到明年。请问,江离同学是如何插队,並支付这笔高昂费用的?”
“第三,人脉。歌曲引用的义大利语祷告文,发音標准,情感饱满,显然是出自专业的义大利语人士之口。请问,一个普通大学生,是如何找到並说服对方为自己的作品献声的?”
文章的最后,作者拋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据可靠消息,江离的父亲,是一位在江南地区颇有能量的商人,其发家史並不光彩。我们有理由怀疑,这首所谓的『神作』,不过是其父为了给儿子铺路,不惜血本,请来国外顶级枪手团队量身打造的一场弥天大骗局!所谓的音乐才子,不过是一个被资本包装出来的空壳!”
这篇文章,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就说嘛!果然有鬼!”
“资本的力量真是可怕,什么天才,都是吹出来的!”
“龙门才是真教父,一直坚持做自己!不像某些人,靠爹?”
之前被屠版的“龙门”粉丝,此刻也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纷纷从地缝里钻了出来,到处上躥下跳,仿佛要將这几天受的委屈加倍奉还。
紧接著,昨天那张江离和林晚晴在教室里交谈的照片,也被放了出来。
配文更加恶毒:“惊爆!所谓天才竟是海王,刚走红就对校下手,两人疑似已在校外同居!”
照片的角度拍得极其刁钻,看上去两人確实举止亲密。
一时间,抄袭、代笔、资本傀儡、拼爹、私生活混乱……无数盆脏水,劈头盖脸地向江离泼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