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皇帝的新衣
“於是,一切都本末倒置。”
“剧本不再为故事服务,而是为明星的人设服务。情节可以不合逻辑,但明星的镜头必须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好看。”
“拍摄周期可以无限压缩,一部戏两个月拍完,但明星的商业活动、综艺录製一个都不能少。”
“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成败,不再取决於它的艺术质量,而是取决於宣发团队能不能买够热搜,能不能把评分刷上去,能不能在前期製造出『未播先火』的假象,把观眾骗进电影院。”
王晓雯完全被江离的论述吸引了。
这些观点,许多业內人士也曾私下抱怨过,但很少有人能像江离这样,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如此清晰、系统地將其剖析出来。
她忍不住插话:“可这种模式確实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有没有可能,这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市场会选择,但资本会操纵选择。”江离的回答毫不犹豫,“他们用算法、热搜和水军,製造出『所有人都在討论』的氛围,利用大眾的从眾心理,把雪球越滚越大。”
江离看著她,一字一顿地说道:“这不是市场选择,这是数据围剿!”
王晓雯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滯了一瞬,而后她本能地追问:“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资本的逐利性。”
江离的回答依然毫不犹豫。
“资本进入文化市场,本身不是坏事,它可以提供更充足的资源。但问题在於,当资本的意志凌驾於艺术创作的规律之上时,灾难就发生了。”
“它们追求的是短期、高效、可复製的变现模式。培养一个好演员太慢了,需要天赋,需要时间沉淀。但打造一个流量明星,却可以通过工业化的流水线快速完成。”
“选秀、炒作、买热搜、固粉、变现……在这套逻辑里,作品只是一个用来收割粉丝的工具,观眾只是一个需要被引导和刺激的数据。”
“这就像一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皇帝的新衣』。资本负责编织那件华丽又虚假的衣服,流量明星负责穿著它招摇过市,粉丝们负责在旁边高声喝彩,路人负责沉默。”
“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直到有一天……”江离嘴角微微上扬,“有个不懂事的孩子,指著他说『他根本就没穿衣服』。”
“所以,当我的差评出现,就触动了这台赚钱机器的根基。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让你闭嘴。”
江离端起面前早已冷掉的咖啡,喝了一口。
“这样下去,最终受伤的,不只是我们这些了冤枉钱的观眾,还有整个行业的未来。”
“当所有人都去追逐流量,谁还愿意静下心来打磨演技?当烂片也能轻鬆赚大钱,谁还愿意冒著风险去搞艺术创新?”
“久而久之,市场就会被这些粗製滥造的文化垃圾填满,观眾会失望,会离开。”
“而那些真正热爱这个行业,有才华、有追求的创作者,他们的生存空间会被无限挤压,最终劣幣驱逐良幣。”
採访进行了將近两个小时,王晓雯问得很详细,江离也答得很认真。
最后,她凝视著江离,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如果让您对那些盲目追星的粉丝说一句话,您会说什么?”
江离想了很久,久到王晓雯以为他不会回答了,才缓缓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