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这张照片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发信人是谁。我只知道,在我对一部电影提出批评之后,我的现实生活,正在受到威胁。”

他没有煽情,只是平铺直敘地陈述事实,营造出一种弱小个体对抗庞大资本的悲壮感,瞬间就能激起读者的同情和愤怒。

紧接著,笔锋一转。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如此惧怕一篇小小的影评?或许,他们害怕的,並不仅仅是我的『观点』。他们害怕的,是我的观点背后,可能触及到的『事实』。”

然后,他开始庖丁解牛般地分析《剑域纪元》这部电影。

但这一次,他不再局限於镜头和表演,而是將他刚刚通过系统获得的“八卦”料,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融入了进去。

他没有直接说“我得到消息,鹿一凡用了三个替身”,而是这样写道:

“……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的男主角,时而身形挺拔,剑法凌厉(疑似a替身);时而又略显富態,步伐沉重(疑似b替身);在某些文戏的远景中,其身高和体態甚至与鹿一凡先生本人有明显出入(疑似c替身)。”

“这种『薛丁格的身材』,导致了角色形象的严重割裂。我不禁想问,我们看到的,究竟是鹿一凡在扮演『剑仙』,还是三个不同的人在扮演『鹿一凡』?这究竟是艺术创作,还是工业流水线上的『零件拼装』?”

他又提到製作问题:

“……影片整体色调昏暗,剪辑破碎,看似是某种风格化的追求,但结合网络上流传的关於该片『后期资金不足』的传闻,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否是一种『技术性遮羞』?用以掩盖特效的粗糙和场景的简陋。”

每一条爆料,他都用“疑似”、“传闻”、“不禁想问”这样留有余地的词汇来包装,辅以电影中的具体镜头作为佐证。

这样一来,即使对方想告他誹谤,也无从下手。

他没有下任何定论,他只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福尔摩斯”,在“合理推测”。

但这些“推测”,却刀刀见血,每一刀都砍在《剑域纪元》和鹿一凡的要害上。

文章的最后,他升华了主题。

“当批评不被允许,讚美將毫无意义。当资本可以肆意动用盘外招来压制异议,那么我们失去的,將不仅仅是评价一部电影的权利,更是我们作为消费者、作为公民,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尊严。”

“今天,他们可以用人肉搜索来对付一个影评人;明天,他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对付任何一个敢於说出真相的普通人。”

“我选择將此事公之於眾,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想问一问大家:这样的未来,是我们想要的吗?”

写完最后一个字,江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次,他不再是孤军奋战。

他將整个网际网路的良知,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

点击,发布。

与此同时,某高档会所內,《剑域纪元》的製片人王总,正一脸不耐地看著手机。

“怎么样?那个叫江离的小子,服软了没?”他对著电话那头的宣发主管问道。

电话那头传来唯唯诺诺的声音:“王总,他……他还没回復。不过您放心,一个学生而已,嚇唬一下肯定就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