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昌盛五金厂
信用社开门后,苏大强又去了一趟,取了一万元出来。
一万元在这个时代属於巨款,都可以买一套首都的四合院了。然而,工作人员並不像后世那样,还问你什么用途,取自己的钱跟偷似的。
只不过,苏大强在信用社员工眼中,印象深刻起来。
土豪呀!
以此同时,李道华也出发去了县城。他们公社可没有工厂,县里的工厂也没几个,幸运的是正好有五金厂。
他来到昌盛五金厂,一个快要倒闭的厂子。
七八十年代,大量企业亏损,国家鼓励企业公转私,很多厂子活不下去倒闭,包括一些上万人的大厂,甚至是军工厂。
为了订单,杨厂长头髮都白了好多。
再拉不到订单的话,他们的厂子也將面临倒闭,几百人面临下岗的危险。
“厂长,外面来了个谈订单的人。”忽然,一名员工跑过来跟他说。
杨厂长闻言,马上惊喜地站起来:“在哪里?快请进来,请到我办公室。”
真是瞌睡了送枕头呀!
订单自己找上门来了。
李道华跟著一名厂卫来到厂长的办公室。
杨厂长已经泡好茶,还让食堂的师傅准备做一桌菜,按照六菜一汤的规格招待。
他看到李道华后,连忙上前,双手伸过去握手:“你好!我是昌盛五金厂的厂长,姓杨,这位同志贵姓呀?”
“杨厂长,幸会、幸会!免贵姓李,李道华。”
双方先寒暄几句,才进入主题,中国的老传统了,没有一上来就谈交易的。
李道华掏出衣柜推拉门的滑轨和轮子的图纸,画得不是很专业,但起码数据是清晰的,作为五金厂的厂长,杨厂长能看明白。
“杨厂长,你看这东西,你们厂能生產吗?”
“我看看,咦!这么小的滑轨?”杨厂长一眼就看出是什么,但这么小的滑轨和轮子,他不知道什么用途而已。
但他也不关心这东西用来干什么。
“没什么技术难度,你要多少?”
这都生產不出来,他们五金厂直接关门算了,丟人现眼。
李道华不答反问:“做一个要多少钱?”
“这得看你订单多少个,做的数量越多,成本就越低,价格也越低。”杨厂长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李道华回想苏大强的话,斟酌著说:“先给我做一百件试用,如果好用,我承诺一年不少於五千件。”
“可以写入合同?”杨厂长赶紧问道。
这订单不算大,但对於一个濒临破產的小厂来说,起码解渴了。更重要的是,这订单似乎还是长久的。
“可以写进合同。”
杨厂长立即让人测算一下,做这產品,什么价格比较合適。
没让李道华久等,答案出来了,他们厂开出八块钱的价钱,一百件试用品最快三天內就能赶出来。
谈好订单后,杨厂长好生招待了李道华一番。聊著聊著,他才知道,原来那东西是安装在衣柜推拉门上的。
或许,以后他们也可以拿成品去家具厂推销一番,说不定还能拉到订单。
推拉门的衣柜,看著还挺高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