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西洋底来的人》
“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
《青春啊青春》的歌声在凛冽的寒风中飘荡,李春华裹紧袄,將冻僵的双手缩进袖口。
隨著央视在去年九月播出《有一个青年》,这首歌曲成为街头巷尾最熟悉的曲调。
张铁临饰演的男主角和方淑塑造的荧幕形象,不知牵动了多少年轻人的心。
“这鬼天气!”她跺了跺脚,呵出的白气在路灯下氤氳成雾。
冻得通红的耳朵被毛线手套捂著,却依然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拐进院门时,她忍不住又哼唱起来,脚步不自觉地加快。
推开家门,暖意扑面而来,冻僵的鼻尖顿时一阵发痒。
煤球炉上的水壶『咕嘟咕嘟』冒著热气,她习惯性地拎起来掂了掂分量。
“咱妈呢?”
她边问边凑到炉子旁,冻僵的手指在炉火上方来回翻动。
“妈怕爸喝多了,去张婶儿家盯著去了。”
李春明伸了个懒腰站起身,给姐姐倒了杯水,摇头嘆气道:“你这电视癮得多大啊,都冻成这样来了,还不捨得回来。”
李春华捧著搪瓷杯,『吸溜吸溜』地喝著热水:“你是没看今晚的电视。今天演到麦克用那个神奇的水下呼吸器了!海底城市简直跟真的一样!”
李春华说的这些,正是央视这个月引进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里的情节。
这部来自大洋彼岸的电视剧如同一股清新的海风,瞬间席捲了整个中国。
剧中海底城市、超能力、高科技设备(如水下呼吸器)让国內的观眾大开眼界,『生物学家』和『海洋学』一度成为孩子们梦想的职业。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於男主角麦克·哈里斯的標誌性装扮。
他那副造型夸张的蛤蟆镜配上时髦的喇叭裤,立刻成为街头巷尾年轻人爭相模仿的潮流。
有趣的是,戴蛤蟆镜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规矩』。
镜片上的標籤必须保留,仿佛那小小的商標就是『进口货』的身份证明。
这股『大西洋旋风』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於此。
电视剧的热播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科幻热潮。
新华书店里,凡带『大西洋』、『科幻』字样的书籍,销量都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窜。
就连街头巷尾的大喇叭也来凑热闹,电视剧那首动感十足的主题曲从早到晚循环播放。
欢快的旋律与自行车铃声交织在一起,为城市平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在工厂、在学校,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都是麦克的冒险故事,仿佛那个神秘的海底世界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李春华看电视的地方就在胡同北口的六十四號院老赵家,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一到播放时间,院里院外就热闹得像过年似的。
夏天,老赵家会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各家各户的小板凳排得整整齐齐。
可到了冬天,就只能挤在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