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娱乐匱乏的年代,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能被街坊邻里咀嚼出滋味来。

之前听说李春明要去报社改稿,街坊们都能当成谈资。

如今李春明的文章在《收穫》上刊登了,这消息就像往热油锅里泼了瓢冷水,炸得四邻八舍都坐不住了。

估摸著老李家吃过了晚饭,街坊们搬著小马扎陆陆续续的过来串门。

岁数大一些的和李运良两口子坐在一起。

“春明真是给大家放了颗卫星啊,这《青年报》的还没登呢,《收穫》的先来了。”

“春明小时候是咱们胡同最淘的一个,现在大了也是咱们胡同最出息的。”

苗桂枝心里早乐开了,脸上却还绷著:“哎呦,你们可別那么夸了。就写了一篇文章,往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话是这么说,手里倒是不停地给大伙儿续著茶水。

姑娘们早挤满了李春华的摺叠床,爭相传阅那本《收穫》。

老马家闺女把两条油亮的大辫子往后一甩,清清嗓子念道:“听听这段:

夕阳斜照。

她的侧脸镀了一层金,睫毛染上霞光,微微颤动。

他望著,忘了呼吸。

风掠过草尖,她的髮丝拂过唇角——像一句未出口的情话。

远处马群归栏,铃鐺声碎在风里。

这一刻,万物都成了她的陪衬。”

姑娘们听得入了神,不约而同地露出的嚮往的神色。

“春明哥写得真神了!就这么几句话,跟放电影似的在眼前过。”

“听得人心里直发烫。”

几个姑娘红著脸你推我搡。

人群里突然冒出个声音:“我记得春明以前见著书本就头疼,咋突然就成文化人了?”

“可不是嘛!那会儿他尽撕课本折飞机,气得李叔满胡同追著打。”

这话引来一阵鬨笑。

李春明笑著挠挠头:“插队时,我们知青点有个沪海来的知青,家里都是文化人。那地方荒得很,没啥消遣,就跟著他学写点东西打发时间。没想到,玩著玩著,倒喜欢上了。”

“听听、听听,同样是下乡,人家春明却学到了真本事~”

月亮悄悄爬上槐树梢,街坊们这才散去。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苗桂枝转身就要去给儿子铺床,却被李春明拦住了:“妈,您先別忙,我有话想跟您和爸说。”

“这孩子,什么事啊还弄得这么正式。”

嘴上这么说,苗桂枝还是挨著李运良坐了下来。

李春明从內兜掏出折得方正的匯款单,轻轻推到父母面前:“以前我没工作,都是姐往家交钱,现在我也有稿费了。这钱,您和爸收著。”

苗桂枝的手悬在半空,眼眶突然就热了。

老两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去碰那张匯款单。

“傻孩子,你有这份心就成了,这钱我和你爸不能要。”

“怎么就不能要了?我在陕北的时候,你们给我匯钱,我可没说不要。”

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不会说。

“这...”

苗桂枝突然不知道怎么接话了,推了一下李运良:“你倒是吭个气啊,平时挺能说的,这会儿用到你了,反倒不吭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