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下旬,饶子瞻一边享受著毛晓浵温柔贴心的照顾,一边查资料补课了解最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
他並非单纯机械地学习,或是走马观地了解一番,而是立足当下影视行业现状,藉助知道未来中国电影发展趋势的优势,为他未来的自身发展勾勒蓝图。
一步一脚印,稳扎稳打,先从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始。
饶子瞻在这期间还发现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小说还没有发表。
他想都没想,就准备截胡了。
一个立场有问题的导演,一个毒虫男主演,他就算以后不拍《那些年》也不能让这两个货占了便宜。
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他的电影处女作备选之一就是青春片。
而青春小说改编成青春片在后世很是流行了一段时期,《那些年》、《致青春》、《左耳》……
饶子瞻便顺手搜了下当下的青春小说,看看有没有適合他拍的。
就算不拍,提前把影视改编权拿到手也是个不错的投资。毕竟几年后青春小说影视化热潮兴起,到时相关版权价格必然水涨船高。
说干就干,饶子瞻打开word就先码了两章4000字出来,然后传到了晋江上。
……
“子瞻大大!你今天码字了吗?《那些年》还要写多久啊?后面的剧情是什么啊?陈逸飞和苏韵锦最后能修成正果吗?”
毛晓浵整个人掛在了饶子瞻身上,手臂环著他的脖子,下巴抵在他肩膀上,声音软糯甜美,可嘴里的问题却跟个连珠炮似的。
饶子瞻有点欲哭无泪,在网上读者催更就算了,没想到还有一个线下催更的。
“晓浵,小祖宗,我要是知道,现在就不至於对著屏幕发呆半个小时了。”
他摊了摊手,嘆了口气说道:“你每天也都看到了,我都是现编现码的,想到哪写到哪,在码字前根本不知道下一章的剧情。”
“而且码字这事需要灵感的,卡文好痛苦的,你就不要催更了。”他顺手揉了揉毛晓浵的头髮,劝道:“乖啊,我写出来肯定第一个让你看。”
毛晓浵有点小失望,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撒娇道:“那你快点啊,我在晋江的小姐妹们都在等更新呢。”
饶子瞻:“……”
饶子瞻写《那些年》这事根本没想过瞒著毛晓浵。
毕竟他每天都在书房对著电脑码字,她早晚都会知道的。
刚开始还是挺好的,毛晓浵成了他的忠实读者,这还让他有些得意,写作的劲头更足了。
不过到现在他有些后悔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毛晓浵在晋江学坏了,直接化身线下催更狂魔。
在毛晓浵的督促下,他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变成了日更模式。
而每次他想“反抗”,摸个鱼,都会被她“镇压”下去。
毕竟,她是真给啊!
饶子瞻也只能乖乖接受“加更奖励”,继续苦哈哈地码字。
如今已经是12月中旬了,《那些年》也已经发书一个月了。
在06年这种青春文学还是很吃香的,所以《那些年》在晋江上的反响还不错,毛晓浵的“叛变”就是因为有不少读者的怂恿。
预计等他完结了就应该会有出版社来找他谈出版的事了,赚点小钱不成问题。
12月18號这天,饶子瞻收到了一笔巨款,有70万。
这是饶父饶母的车祸赔偿金,由於事实清晰,走的也是保险理赔,所以这钱两个多月就下来了,算是很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