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之时,日轮当空,炽烈如熔金,灼地若燃炭。阡陌间,尘沙蒸腾,望之若轻烟浮动。
农者輟耕,倚树纳凉,汗透短褐,行者驻足,寻荫解渴,喉燥唇乾。
凡人避之不及的苦暑,修士却在四处奔走。
自初夏以来,便听闻村镇有孩童走失一事,然此事屡见不鲜,並无人在意。
而后孩童走失之事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找不见的孩童越来越多。
巧事不过三,过三必有端,孩童走失之事接连发生,背后必有原因,或者说,並非是孩童走失,而是有人將其劫掠不知何处。
若是凡人所为自然无甚所谓,只怕是修士所为。
修士劫掠孩童,大概是不安好心,极有可能是修习魔功、入了魔道之人所为。
这般为了自身利益,违背天道常理,枉顾性命、践踏道义之事只有那种人敢做。
灵狐山不远的一座小村外,一位面相近中年,留有长须的修士与另一位年轻修士结伴而行。
“这修行界近来不知为何波澜频频,怕是要有大事发生啊。”
中年修士悵然的语气中满是忧虑。
细故频生,若堤上蚁穴,初视之仅毫釐之隙,未足为患,然日浸月蚀,水流渐渗,裂隙日扩,定有堤溃之日。
年轻修士心中也有这种预感,不禁有些感嘆。
“海初平,风拂之,起微澜如碎玉。及风力渐劲,风势逐澜相叠,成层累之浪脊。”
“前浪未息,后浪已挟余威继至,若万斛琉璃为无形者推送,涌涌向前。”
“当是时,叠叠细浪尽化咆哮巨浪矣。”
“愿我等,在此巨浪翻天之际,侥倖存身。”
中年修士不禁点头,赞同年轻修士的比喻:“说得好啊,希望这波翻天巨浪不会波及到我等。”
每逢修行界有事发生,除去无能为力的凡人外,当属他们这般散修最为惶恐。
自身修为不高,又无师门长辈、家眷亲友护持,真如巨浪中一扁舟,生死有命。
即便有个师父,单其一人,又能如何呢。
说话间,不远处有位年轻女子见到二人,眼神一亮,似乎看到些许希望,急忙向这边跑来。
一边跑著,一边大声喊道:“两位大人,请留步。”
二人闻声停下脚步,打算听听这女子有何请求,些许小事,他们也不吝嗇帮上一手。
“两位,大人...”女子太过匆忙,气喘吁吁的,话也说不利索。
中年修士隨口安慰一句:“无妨,慢些说,不急。”
女子连续几次呼吸,將气息捋顺,这才再次开口:“两位大人,可能见到一位男童?”
目光炯炯,包含期待。
中年修士与年轻修士对视一眼,心中明白,这是又有孩子不见了。
对此此事,中年修士感觉会是个大麻烦,不愿多管閒事,甚至想儘早远离此处。
“抱歉,这位娘子,我二人一路走来並未看到幼童,我二人还有急事,你还是再去找寻一下吧。”
女子期望化作失望,將头低下,闷声表示感谢:“多谢二位大人提醒,不敢再耽误二位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