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 章 笔试
11月27日,仨人七点就出门,在附近吃了油条、豆浆、包子,隨后便赶往考点。
相比两人的忐忑,张志霖步履沉稳,眼神里透著一股篤定的光。这份底气並非凭空而来——为叩响中央选调生的大门,他已默默准备了八年!
无数个深夜,他埋首於汗牛充栋的资料间,將每一个能触及的考点都琢磨得透熟,那些枯燥的公式与概念早已在反覆推演中成了肌肉记忆,才化作此刻的从容与自信。
0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是张志霖的强项。
8点30分,张志霖坐到座位上,静等开考。
正当他调整状態时,后颈突然传来轻拍。
转身只见一个熟悉的面孔,眉梢扬起熟稔的笑意:“哥们儿,看著挺眼熟,是不是经管学院的张志霖?我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刘德凡。”
张志霖很快想起了此人,便笑著说道:“咱本科是一届的,真巧!你报了哪个岗?”
“我的报发改委和发改委比较匹配,张智霖,你报了哪个岗?”
不是一个部委的,就没竞爭关係,张志霖便如实说道:“我报了財政部,”
刘德凡手肘撑在桌子上,语气里透著热络,“哥们儿,照应一下,互通有无,以后常来常往!”
张志霖抬眸时笑意未减:“都是校友,肯定要互相关照!”
“爽快,这朋友我交定了!”
话音未落,主考官已抱著密封试卷步入考室,墨绿色的封条在晨光中泛著冷光。
拿到试卷后,张志霖大体瀏览了下,感觉十拿九稳,便开始答题。
今年笔试是135 道,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係、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满分100分,按 50% 折算笔试成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前半小时,张志霖答完了所有的题。除了四道题有些模稜两可,剩下的都把握性十足,他有绝对的信心拿高分。
大体检查一遍后,张志霖感觉没有什么疏漏。但还有十多分钟才交卷,他便耐著性子继续检查,琢磨那几道题不確定的题。
隨著交卷铃声响起,考场內窸窣的翻卷声与桌椅挪动声此起彼伏。
张志霖起身整理文具时,目光不经意掠过刘德凡的答题卡,感觉他前几道题就有选错的。
趁起身交卷的间隙,他状似隨意地驻足,快速用笔点了点两个正確答案。
刘德凡一怔,马上会意,快速修改了答案。这两道题他本就反覆纠结,纯属碰命。
交卷后,他带著如释重负的庆幸,追上了张志霖的脚步,低声说道:“志霖,仁义呀!这份情,兄弟记下了!”
张志霖笑著说道:“咱是校友,能坐在一起就是缘分。举手之劳,何足掛齿!”
“啥都不说了,咱来日方长!”
……
到了校门外,张志霖和刘云飞、张灵泽会合,把刘德凡介绍给他俩认识。
都是校友,刘德凡又有意结交,几人很快就打成一片。
中午时间比较短,四人在附近找了家饭馆,要了一个包间,点好菜后才是对中央选调生考卷答案。
"『有70个病人』那道题,卡了好几分钟,答案是啥?” 刘云飞回忆起一道拿不准的题。
话音未落,张志霖已接过话头:“答案是c,去年的真题里有,原题案例几乎一模一样……" 他语速轻快、条理分明。
张灵泽问道:“志霖,第八题有印象吗?答案选啥?”
“选a,这道题得用逆推……”
等对完难题答案后,刘德凡望著张志霖的眼神已满是嘆服。无论哪道题目,此人都能瞬间报出考点出处,从政策原文到教材章节信手拈来,活脱脱一本 "行走的题库"。
更让他暗自庆幸的是,张志霖在考场的“指点”完全正確,硬生生为自己多挣了两道题的分数。
能而不傲、强而不矜,既是一种格局,也是一种智慧。此刻,刘德凡对张志霖產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人一辈子的“战友情”就此开启。
14:00—17:00,考的是申论,有 5 道题,满分100 分,按 50% 折算笔试成绩。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