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伟伦楼报告厅內一片忙碌。张志霖和张灵泽带著师弟们,有条不紊地进行著会场布置工作。刘云飞去了人行实习,没能过来帮忙。

这场由金融学会、华夏大学与金融论坛联合主办的研討会,以 “发展与风险” 为主题,將於明日上午十点在伟伦楼报告厅正式启幕。

对於此类会议筹备工作,张志霖早已驾轻就熟。凭藉二十余次的参与经验,他对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都稔熟於心。

杨正尧之所以从“博三”开始,將这些“杂事”交给张志霖负责,正是看重他在工作中展现出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態度。

而张志霖没有让信任落空,无论是前期准备、嘉宾联络等筹备工作,还是现场流程调度、突发状况应对等环节把控,从未出过半点差错。

全校师生皆知导师前途似锦,近期更有传言称他或將接任校长一职。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张志霖深知,自己既无家世背景可依託,也未得天赋异稟的垂青。若想贏得导师青睞,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唯有將 “努力” 二字熬成墨,以日復一日的勤勉耕耘、分毫不差的严谨態度、焚膏继晷的专注作为“叩门砖”,这是他唯一能捧到导师面前的 “筹码”。

下午三点,校办副主任汪书贤步履匆匆地走进报告厅,径直来到张志霖面前,神情中透著几分焦灼:“我爱人进了產房,但领导下午有个接待,能不能帮忙『伺候』一下?”

张志霖忙说:“汪主任,赶紧去医院陪著嫂子要紧!校长的接待我应该能应付得了,先提前恭喜您添丁进口!”

汪书贤鬆了口气,语气也轻鬆了些:“志霖,谢了!晚宴五点开始,安排在『甲所』了。你待会提前过去,把酒菜安排好,菜单我给你发手机上。”

这事他只对张志霖放心,因为彼此没有竞爭关係。校长即將高升,他也“瞄准”了校办主任的位置,关键时候不能有任何闪失。要不是老婆生孩子,他肯定是轻伤不下火线,不给別人留“可乘之机”。

之所以对张志霖“委以重任”,是因为两人无直接竞爭关係。眼下校长即將升任新职,汪书贤早已將目光投向校办主任,深知关键时期容不得有半点差池。

刚转身准备离开,汪书贤又猛地回头,凑近张志霖耳畔低声道:“对了,我记得你一直想考中央选调生,但名单上好像没有你,是不是哪出了岔子?要不再爭取一下?”

听闻此言,张志霖心里猛的一紧,感觉不应该呀?老师答应过给指標,难道是竞爭太激烈,自己被“权衡”掉了?喉结滚动间,他尝到了一丝苦涩。

汪书贤见状轻拍他的肩膀,语气带著安抚:“也说不准是领导心里有谱,只把关係户写在了名单上。这事我帮你盯著,有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你。”

张志霖眼底泛起暖意,拱手致谢道:“有劳主任掛念!您赶快去医院吧,正事要紧。”

……

四点左右,张志霖给师弟们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就赶往“甲所”。

“甲所”地处华大南侧校友林中,环境清幽雅致,以悠久的歷史和优质的服务,承接过许多重要接待。

杨正尧升任副校长后,日常私人宴请多定於此处。张志霖在这“伺候”过两次,算是熟门熟路。

按照汪书贤的要求点好菜,张志霖把抱来的一箱白酒放进酒柜,然后跟服务员索来醒酒器,倒进去两瓶“茅子”。

按照老师的说法,白酒也要醒,口感更细腻、绵柔。在张志霖看来,啥都没有老家的汾酒好喝

四点五十分,杨正尧的信息恰时而至:十分钟后到。

张志霖即刻唤来服务员传上凉菜,自己则整了整衣襟,去门口迎接。

不一会,杨正尧带著四位客人来到“甲所”,张志霖张志霖目光扫过眾人,发现只认识俞东升——財政部人事教育司司长。

进入包间待眾人落座后,张志霖主动承担起服务工作,动作嫻熟地为领导们沏茶倒水,举止间透著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这份察言观色的机敏,都是这几年跟在老师身边多年锻炼出来的。

俞东升面带笑意,向三人扬手引荐:“这位是正尧兄门下高徒张志霖,很不错的小伙。”

几位领导闻言纷纷頷首,目光落在张志霖身上时,隱含的审视之意悄然淡去,言语间更隨意了些。

杨正尧有提携之意,遂主动开口引荐:“志霖,这位是孙琦然院长,明天论坛的主办方之一,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人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主持起草了七部委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这位是刘义尚院长,明天的重要嘉宾,国家一级教授、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在金融理论与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出版的学术著作被业界奉为圭臬。

这两位可都是『高端智库』 的重要成员,以后要多向前辈请教、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