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好事多磨!
申请直博的时候,导师只招两人,张灵泽与刘云飞如同两座难以逾越的山峰。眼看没希望了,可能是上天眷恋,也可能是班主任极力推荐,当时的经管学院杨正尧院长——现在的华夏大学杨副校长,竟然破例加了个名额,把自己“捞”上了岸。
儘管自己始终在奋力前行,但放眼望去,努力的人多如牛毛,最终得偿所愿的能有几人?因此,张志霖一直觉得自己被幸运女神眷顾,篤定杨校长会再次垂青,直接把“央选”推荐表甩在自己脸上,让努力与运气再次完成一场完美的接力。
张志霖最大的优点就是坚持,不虚度、不內耗、不自卑,做什么都拼尽全力。他坚信,心中有目標,脚下有方向,前行有力量,便总有希望在前方。
……
第二天起床后,张志霖把自己打理的乾乾净净、清清爽爽,带著分类规整的研究资料,前往导师杨正尧校长办公室。
“深化財税体制改革”课题,是財政部和华夏大学经管学院合作开展的重点项目,亦是张志霖跟隨导师参与的收官之作。课题致力於对重大財税问题进行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研究,探索剖析財政税收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作为课题核心负责人,杨校长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財政刺激政策、税收分析与预测、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和约束。
河东人是古老先民遗风最忠实的传承者,质朴厚道、吃苦耐劳。自从成为杨校长的门生后,张志霖“干活”爭先恐后、任劳任怨,从博二开始就成为杨校长的得力助手。在学习提高的同时,他也赚了不少“小钱钱”。
华夏大学金融博士生待遇非常优厚,尤其导师是“大牛”:博士生国家奖学金3万元、综合奖学金8000元,每月国家助学金1500元、学校补助2750元、餐补600元,博士生岗位补助每月4000元,帮导师批改作业、助管,每月补助2600元……此外,每次课题结束,杨校长还会给大家惊喜,直接“甩”个红包。
所以读完五年博士,张志霖不仅没家里一分钱,银行卡里还有冰冷的300000元!
到了常务副校长办公室门前,他指节轻叩两下,待听到“请进”后推门而入。
看到沙发上坐著两位客人,张志霖垂首躬身问候:“校长好、俞司长好!”
还有一位中年男子,虽不知对方身份,他仍以頷首礼示意,眉梢眼角间流露出的恭谨之意,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毕竟跟著老师见过不少世面,待人接物还能应对自如。
俞东升是財政部课题负责人,见过几次张志霖,他面带微笑开口说道:“小张,给你老师送资料呀!”
张志霖將手中档案盒轻放於茶几,语气谦洽:“马上毕业了,我把这次的资料分类规整了下,便於老师查阅。”
俞东升夸讚道:“小张不错,严谨细致、不骄不躁,是颗好苗子!”话锋一转,他饶有兴致地问道:“毕业后有什么规划?”
听到这话,杨正尧也把目光投了过来,眼神中带著审视般的探究。
这突如其来的“助攻”,让张志霖一时之间有些措手不及,他迅速收敛心神,开始组织语言:“跟著老师学习了五年,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地方特色產业的金融支持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希望能学以致用,回河东省工作,深入研究地方金融经济问题,或许能为家乡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尽绵薄之力。”他最终还是没提“中央选调生”这茬,唯恐在老师眼中落得急功近利的印象。
杨正尧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深意,他抬眼说道:“志霖,现在是『逢进必考』,想要进入体制內工作,同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既然有想法,那就努力去付诸实践。你先去忙吧,我们还有些事情要谈。”
“好的,校长!我打算在燕城备考,您有事隨时吩咐!”说完,张志霖躬身行礼,退出了办公室。
刚才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升说道:“师兄,你这个得意门生当官的欲望很强呀!”他是中组部干部二局副局长,阅人无数。
杨正尧回道:“想当官又不是什么坏事,你不也『日谋夜算』的想当官?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对这个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做事沉稳,有上进心,心术端正,或许进体制能有一番作为。”
接著,他话锋一转:“我说张大局长,今年的『中央选调生』是我负责,你不会还给华夏大学30个名额吧?说吧,缺烟还是少酒?今天专门把你请过来,不支持一下我的工作,你肯定走不了!”
张升面露难色,说道:“师兄啊,我就是个副职,哪有那么大的能耐?最多也就是帮你敲敲边鼓。再说30个名额少吗?也就是你们华夏大学,才有这个待遇,做人可不能贪得无厌呀!”
俞东升接过话茬,问道:“师兄,你这个学生很有想法,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打算关照一下他?毕竟你带了他五年,忠诚度有保障。”
杨正尧想了想,说道:“欲求人才,需先知其志向。再看看吧,过段时间我找他谈一次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