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纳坐在自己那间狭小的公寓里,桌上摊开著一张纸,上面画著各种箭头和数字。
这是他设计的“票证流通图”——在东德这个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顏色的配给券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肉票是红色的,麵包券是棕色的,票是白色的。普通的东德马克,在很多时候反而没有这些小纸片管用。
【叮!系统提示:检测到配给票证分析】
【当前环境:计划经济体制下,票证具有独立流通价值】
【预警信息:类价格將发生重大波动,建议关注政策变化】
维尔纳皱起眉头。
又来了……这种模糊不清的提示……
“重大波动”是什么意思?涨价还是跌价?系统虽然说是有了物价预测功能,但並不给出涨跌预测,每次都只有模糊的情报。
不过既然系统提到了政策变化,那就说明这次的波动,可能和政府决策有关。在东德这个体制下,任何商品价格的变化,背后都有政治因素。党的一纸文件,就能让某种商品,从充足变成紧缺。
他需要更多情报。
维尔纳放下手中的铅笔,起身走到窗前。
街道上稀稀拉拉的行人都裹著厚厚的大衣,脸色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苍白。
这个冬天格外冷,前几天的寒潮,让整个德国北部都遭了殃,报纸上说是“五十年一遇的严寒”。
维尔纳拢了拢大衣,先下楼去找老穆勒。
这个退休的钢铁工人消息很灵通,工厂里有什么风吹草动,他总是第一个知道。
“老穆勒,最近街坊邻里有什么风声吗?”维尔纳递过去一支烟,“我总觉得最近气氛有点不对劲。”
老穆勒接过烟,眯著眼打量了维尔纳一眼:“小伙子,你这是要打听什么?”
“没什么大事,就是想知道配给会不会有变化。”
“哼。”老穆勒点燃烟,深深吸了一口,“我儿子在粮食局工作,前两天回家时脸色不太好。说库存报表让上面很头疼。”
库存紧张!维尔纳心里一跳,表面上还是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哦?什么库存?”
“还能是什么?无非就是那些老百姓离不开的东西。”老穆勒压低声音,“我儿子说,上面正在开会,研究'调整配给標准'。你懂的,调整嘛…………”
维尔纳当然懂。
在这个年头,“调整”从来不意味著增加,只会是减少。
告別了老穆勒,维尔纳心里已经有了第一条线索。
不过仅凭这个还不够,他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判断。
走到街上,寒风刺骨。
维尔纳缩了缩脖子,朝火车站的方向走去。那里人多嘴杂,最容易听到各种小道消息。
火车站的候车厅里,烟雾繚绕,挤满了等车的人。
维尔纳找了个角落坐下,竖起耳朵听周围的谈话。
“……这鬼天气,我家那片甜菜地全完了……”
维尔纳立刻警觉起来。说话的是个穿著灰色工装外套的中年男人,双手粗糙,应该是农业合作社的社员。
“怎么回事?”他旁边的人问。
“还不是那场降温!气温一夜之间降到零下,我那些甜菜还没来得及收,叶子全冻黑了。”农民一脸愁容,“收成最少得打个五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