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陈度现在最不习惯的,就是呼延族刚才说的那一套。

即便是在部落化痕跡最重的六镇边陲,即便是在本应看重实战军功的边军中。

但凡有点官职的,別管大小。

见个面,都不用干別的。

起手就是互报又长又囉嗦的世家郡望名字,就算出身寒门庶姓也要想方设法找个祖上关係攀附一番。

“我不是和呼延兄说过嘛?”陈度摇头:“祖上世系复杂,难以考证,不过可以確定绝非鲜卑侯莫陈部落就是了。”

不知为何,呼延族鬆了口气:“那便好,那便好。我也是这么和高三哥说的,只是高三哥觉得大好潁川不待,为何跑到六镇这罪臣徙边之地罢了。”

“不只是这原因吧。”陈度看著呼延族神態,心下瞭然不少,倒不是说高昂不看重世家郡望,多少而已罢了。“只怕是若你告诉三郎我是鲜卑侯莫陈氏子弟,怕是三郎今夜就不会让你来找我了。”

呼延族只好乾笑,胡乱点头一番,身体姿態却也明显没那么紧绷了。

胡汉之爭,或者说鲜卑华汉之爭,即便在孝文皇帝南迁洛阳后,依然是如暗波潜流汹涌,呼延族自然清楚。

只是好些话不能摆明了说,高昂这才试著用另外一种十分普遍的世家郡望来做打听,来做確认。

至於呼延族,虽然数百年前,也是南匈奴迁入汉地一支,早已视自己为汉人了。

只能说世家门阀,鲜卑诸胡华夏,这其中的交错隔阂,如今陈度算是亲身体会了一些。

说起来,对自己这些汉地来的边兵,这斛律石诸多这般那般限制,是不是有胡汉大防的原因?

不过,不管斛律石那边如何。

现在陈度手中多了一份极大的把握,那就是高敖曹!

既然呼延族让高敖曹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且高敖曹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於自己想法的赞同。

那么自己就更有理由相信,对於这位只有二十出头的未来东魏第一汉人猛將,对於危险的嗅觉,那是天生就有的。

也许明天或者后天,高敖曹会亲自来找自己也说不定。

但现在时间比什么都宝贵,要爭取时间,先做一些事!

毕竟自己现在真就如同在一片战爭迷雾中,伸手不见五指,这种不安和不受掌控的感觉,十分危险!

如果是自己猜的那种最糟糕的情况,这些反常的劫掠行伍,是柔然前锋的一只偏师呢?

如果从柔然可汗庭发兵而来,轻骑昼夜行进两百里轻而易举。

那么自己掌握柔然人行动的具体信息,早一天晚一天都是天壤之別,生死之別!

等不及高敖曹明天或者后天白天来找自己了,今晚就要出城探查!

不过虽然决意已定,但陈度表面还是若无其事,开口顺著刚才说的郡望名族,趁热打铁,继续来言。

“既说到家世,据我所知,三郎的高家在渤海也算名望了吧?徵辟察举入仕,应都不是难事才对,如何会来怀荒这等苦寒军镇?”

“这就说来话长了。”一说到这,呼延族明显如陈度预料般,情绪低落许多。“三哥说过,他家这一支高氏虽是世家,却也只是在蓚县而已,无论家传修为真气还是名望,都与真正的高门四姓相去甚远。”

“范阳卢,清河崔,滎阳郑,还有一个太原王?”陈度试著对了下自己记忆中的北魏汉人四大望族,也是孝文帝钦定的四姓高门,歷史上有个专门的词形容此事,那就是定族姓。【注1】

古往今来,孝文帝干这事也算是独一份的。

只是没想到,在这个拥有真气修行世家的南北朝,居然也是这四家。

呼延族点点头:“不错就是这四家,比起他们,三哥的高家虽说也是渤海豪右,但还是是差的远了。”

说到这些世家门阀秘闻,呼延族话匣子一下又打开了,眼神和言语中多了明显的羡慕:“据说当年高祖皇帝还专门赐予四家,各种皇家修行秘法和引物。”

“而且还那那些高门据说还分到了些皇室余火,后来这四家子弟只要持有冠姓真名,便可文修入仕,即为清官,而非浊官。”

陈度默默点头,呼延族所说的这清官浊官,在北魏南梁此时並非指为官贪腐还是清廉。

稍有常识的都知道,那清浊指的乃是指自魏晋以来,门阀士庶等级越发分明森严的背景下,连带著朝中官职也出现了清浊之分。

清官之位往往地位清要,升迁迅捷,且俸禄优厚,自然长期为世家大族门阀把持。

与之相反,寒门或者极少数庶姓担任的便是浊官,自然也是晋升无路。

所谓涇渭分明,世代不变。

而且按照呼延族说法,还有北魏皇室秘传什么余火赐予,那这四大家族岂不更是门阀森严不可逾越了?

不过更多细节,只能待到日后安全后再细细打听了。

当下要紧事,是先忽悠呼延族跟自己一同出城。

刚才言语中也听的出来,呼延族还是很想进步的。

思忖片刻后,陈度诚恳来道:“比不过汉家四姓,鲜卑八勛贵,但好歹三郎也还是出身渤海高氏,总还能入大魏九流之品的吧?九流之內,都是清官嘛。”

九流,即为北魏九品三十阶的正经职官之制。

“陈兄弟可能还年轻,没准备入仕吧?”毕竟是土著,呼延族还是说出了一个陈度並不知道的细节。

“九流之中虽名皆是清官,可其中也有清浊区別,只是没有拿到明面上说罢了。”

“只有三清,那才是真正的九流清官。三清之位,皆为名门,就是三哥的渤海蓚县高家,也是不够格的。”

陈度听罢,再稍稍一问,原来北魏孝文帝確实有个刊定下三清的创举。

缘由便是门阀序列也有高下之分,为了格外优宠那些高门,孝文帝专门在某些官职后面表明其为清官。

以往都是默契台面下里的东西,正式拿到官方文件上来了。

这个古往今来,还真就是独一份的。

只能说,汉化大师元宏確实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如此说来,清官之中也分第一清,第二清,第三清?”

这下陈度算是明白了:“这么说,三郎他是觉得既无望入三清,倘若入了九流也只能当个浊官。倒不如试著来六镇闯荡一番。”

呼延族苦笑:“三清……连高三哥做梦都不敢想吧?其实他还是有有退路的,只不过我也知他一时心气太傲,不想靠著世家名声,最后也就混个郡中一县之地,当个八品九品浊官过一辈子。”

说著说著,已然听到呼延族声音已经一句比一句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