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舟睡得好好的,突然感觉四周的温度骤然升高了些。
不知道从何而来的阳光落在他额头上,有些灼人。
林泽舟有些鬱闷地睁眼——他印象中睡觉前好像已经把窗帘拉上了。
可在睁眼时,他猛地愣住了。
呈现在他周围的,不是温馨的家,而是一条热闹的街道。
街道两旁是低矮的木质建筑,招牌上大多写著繁体日文,有些已经斑驳掉漆。
脚踏车叮噹作响,街边的商贩高声叫卖,身著和服的妇人提著竹篮从他身边走过,孩子们穿著短裤与白衬衫,在胡同口追逐打闹。
远处,一辆电车缓缓驶来,哐当作响,轨道边竖著写有“昭和五十三年”的公告牌。
“……我在做梦吗?”,林泽舟喃喃道。
可下一刻,广播剧式的声音从电车站的扬声器中传来:“今天是昭和五十三年七月十五日,东京气温三十三度,请注意防暑降温……”
林泽舟懵了,他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还是穿著昨天那件深灰色衬衫和运动鞋,没有丝毫变化。
可这个世界——这个街道、这片空气,甚至是路边饭糰摊位传来的香味,都真实得可怕。
他好像穿越了。
不是空间的挪移,而是被时光硬生生地拉进了过去。
作为一名影视编剧,眼前的每一帧风景都像是他研究过千百次的老电影画面。
而现在,它们鲜活地围绕著他旋转。
一位路过的店主微笑著对他说:“年轻人,看你脸色不太好,要不要来杯冰凉的麦茶?免费的!”
林泽舟下意识点了点头,接过对方递来的竹杯,冰凉的触感让他一震。
不是幻觉。
“谢谢。”他低声说,语气里还残留著不可置信。
他坐在街角一张简易的木凳上,抿了一口麦茶,淡淡的麦香在唇齿之间缓缓散开。
风从街道深处吹来,带著石板路和炙热阳光的味道。
他眯起眼,看著街对面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群,心绪如潮水般翻涌。
昭和五十三年,也就是1978年,日本最辉煌的时代。
在经济学和歷史上,日本的这个时期几乎让世界上所有国家艷羡不已,
曾经的日本富豪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地皮房產,然后再把它们高价租给美国人。
这时的日本社会是一片觥筹交错的欢宴,是兕觥满溢灯红酒绿,金罍浇灌夜夜笙歌的场景。
这时代是他无数次在文献、电影中魂牵梦绕的綺梦,如今却赤裸裸地在他眼前铺展,每一帧都像老电影的画面,鲜活得令人心动。
他曾无数次剖析昭和年代的影像,熟稔每一部经典的镜头语言。
可如今,他居然站在这真实的昭和街头。
或许,这是一场命运的馈赠,一次彻底的“重启”。
在2025年,他只是个落魄的短剧编辑,剧本作业堆在电脑里无人问津,梦想被现实的洪流碾碎。
可在1978年,电影是信仰,是灵魂的碰撞,而他——他是唯一洞悉未来影像潮流的人。
如果能留下来,抓住这黄金年代的开端,他是否有机会载入影史,成为黑泽明、卡梅隆那样的人?
“林泽舟……”
他轻轻念出自己的名字,心里涌起一阵火热,仿佛想要在这个陌生却熟悉的时空里重新定义这个称呼的意义。
这时,一阵清亮的笑声传来。
他抬头,目光与一道纤细的身影不期而遇——那是一个身著白衬衫、头髮扎成麻辫的少女,正站在街对面,背著竹篮,看起来像是刚从某个书店走出。
她看著他,眼中带著一丝诧异与困惑,仿佛也在思索他是谁、从哪里来。
阳光落在她的眉眼间,一瞬间,林泽舟仿佛看见了电影里的一个角色从胶片中走出,朝他轻轻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