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没来,估计回酒店休息了。
摄影师老刘坐在人群中,穿著沾了灰的摄影背心,一脸疲惫,正闷头灌著冰啤酒。
贾文深吸一口气,端著酒杯走了过去。
“刘老师。”
老刘抬起头,看见是贾文,明显愣了一下。
旁边几个剧组前同事也看到了贾文,交头接耳起来,有人奇怪,难不成是找老刘给王导说说情,想再回剧组?
老刘放下酒杯,看向贾文:
“小贾啊?”
贾文儘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诚恳:
“刘老师,借一步说话?”
老刘皱了皱眉,犹豫一下,最终还是跟著贾文走到了大排档旁边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
贾文了解刘山的性格,他开门见山:
“刘老师,我最近接了个项目,是一部短剧,特別需要像您这样经验丰富的摄影师。”
他没有提剧情,把几个核心场景的视觉构想简单描述了一下,眼神里带著热切:
“刘老师,我知道您技术扎实,但王导的风格...有时候可能限制了您的发挥。
我这个项目虽然小,但自由度很高,我们完全可以尝试一些更风格化、更有衝击力的视觉语言!”
他试图用专业上的可能性来打动对方。
老刘打了个哈欠,他掏出一根烟点上:
“短剧?”
老刘终於开口,声音带著一种冷漠的平静:
“我知道短剧现在很火,但我从来没接拍过,我这种老古董可能跟不上短剧那种快节奏。”
贾文赶忙说:
“不会的,您在电影拍摄上浸淫多年,对短剧还不是手拿把掐?”
“呵...”老刘轻笑著摇摇头,弹了下菸灰:
“年纪大了不喜欢折腾,王导这个剧组的资方是业內龙头,不管是前期拍摄,还是后面上映,都形成了工业流程,你在里边不仅能学到东西,还能积累自己的资源。
如果你想回来,我可以帮你给王导说说情,他脾气差,爱面子,你低头给他认个错,他不会跟你一个愣头青计较的。”
提到这个,贾文就来气,他义愤填膺:
“刘老师,您之前也是个受人尊敬的导演,现在就甘心在王振邦那样的人手底下忍气吞声地干活?”
老刘把燃尽的菸头摔在地上,盯著贾文:
“我刘山在圈子里混了二十多年,胶片时代就开始扛机器,拍过院线电影,拍过黄金档电视剧,你让我去拍短剧?
用伦勃朗三角光,构建三层纵深空间?
观眾会在意这些吗?
我告诉你短剧是什么,是等电梯的时候,上下班通勤的时候,蹲坑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的边角料。
我的摄影机,不是为了在这种过家家的东西上浪费时间的。”
贾文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见有人往这边张望,老刘平缓心情,重新用低沉的语气告诉贾文:
“年轻人,踏实点,先把助理该乾的活干明白了。拍短剧...呵呵,玩玩可以,但我提醒你,这是消磨你才华的陷阱。”
说完,老刘不再看贾文一眼,转身就走回了喧囂的食客群中。
贾文站定了好久,对於老刘的话,他无力反驳,因为打心底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远处有相熟的前同事喊他过去喝两杯。
贾文耐不住热情的邀请,过去聊了一会。
临走前,却意外地遇到了从宾馆过来的导演王振邦。
贾文想避开正面接触,没想到王振邦主动朝他招手:
“哎?小贾你过来。”
贾文只好硬著头皮走过去,跟王振邦打招呼。
毕竟是行业里前辈,而且背景深厚,自己以后还要在圈子里混,不得罪最好。
王振邦找个座位坐下,示意贾文也坐下。
他一边擼串,一边说著:
“我听说你来我这挖人?还是挖组里最重要的摄影师老刘?”
听到这话,贾文更是如坐针毡,他尷尬地说:
“不是,我来找老朋友敘敘旧。”
王振邦皮笑肉不笑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