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天空,正下著濛濛细雨。

朱允炆上完早朝回来,就坐到桌案边,想要批阅掉一些奏摺。

最近送来的奏摺虽说少了许多,但这些天的彻底摆烂,让这些奏摺变成了一座小山。

摆烂归摆烂,也不代表放著正经事不处理。

若真是这样,就算侥倖躲过靖难之役,大明也会毁在他朱允炆的手中。

现在成了皇帝,他拥有別人没有的生活,同时也要担负起別人不用担负的责任。

而且这皇帝是个高风险职位。

不像前世那样,若被公司炒了魷鱼,大不了再重新找一家公司上班。

这要是被炒魷鱼,等待自己的结局,堪比十八层地狱啊!

所以,在摆烂之余,朱允炆迅速调整好心態。將一部分心力分到工作上来。

这些天在朝会上,虽说他依旧是一副摆烂的样子,但那样做,只是为了麻痹眼下的大臣,以及让燕王朱棣放下些许戒心。

咱叔侄之间,本是一家人,就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吗?

话虽这样说,但依朱允炆对这位叔叔的了解。对方显然不会好好坐下来与他谈的。

燕王朱棣想要的是他现在所坐的这把龙椅,想要统治大明天下。

这样一个如此有野心的藩王,是不可能会放过自己的。

自我了结,算是最好的下场了。

当然,穿越过来的朱允炆,若真要与燕王打起来时,他也不会蠢到对自己的手下说:千万別让我背负杀叔的罪名啊!

都是生死存亡时刻了,管你是谁,先杀了再说。

眼下,朱允炆还不准备动燕王朱棣。

虽说,只要用兵得当,想要打败朱棣,也不是不行。

但用大批军士的命,去换这一场胜利,明显不值当。

再等等吧!

等自己训练出一支属於自己的铁骑与神机营,到时再去削藩,怕是要比现在容易得多,也会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

为了与燕王朱棣的关係有所缓和,朱允炆甚至劳心费神,让李景隆给其送去了一批慰问品。

他只是纯粹想让燕王看见,自己表达的善意而已。

千万別在这个时候起兵。

至於说以后会不会与燕王朱棣坐下来和谈,答案是不会。

不是朱允炆不想和谈,能和和气气地削掉对方爵位,收回兵权,再给对方换个颐养天年的地方。只要燕王同意,也不是不可以。

可惜,以朱允炆对朱棣的了解。对方一心想要坐上自己现在的位置,身边又有道衍那样天纵奇才般的谋士,是绝不可能与自己和谈的。

朱允炆知道自己与燕王朱棣之间,迟早会有一场决战。

这场决战,不是他朱允炆死,就是燕王朱棣亡。

两个人,只能活一个。

大明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削藩是必行之事。

就算是燕王朱棣登上皇位,首先考虑的也是削藩。

藩王们的权力实在太大了,这无异於在大明帝国的土地上,埋下一枚枚具有毁灭性的炸弹。

关键,没人会知道这些炸弹会什么时候被引爆......

既然决战迟早要来,那就趁现在还有时间,好好为这场决战做足准备。

现在派李景隆送去慰问品,也是权宜之计。

就连方孝孺要去查的製造兵器之事,也被朱允炆给拦了下来。

当然,想要说服方孝孺这样的文人大儒,其实很不容易。但朱允炆却办到了。

没人知道朱允炆是怎么说服方孝孺的,但方孝孺確实答应,近期不再提削藩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