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弄了点山货。”陈卫东把布袋小心地放在阴凉通风的堂屋角落,没细说,“秀芝,下午得空,找几个乾净透气的竹匾出来,咱得把这些再晾晾,透透气。”虽然王老五晒得不错,但他为了保险,决定再处理一下,確保干透,也显得更“商品化”。

“哎,好。”林秀芝应著,没多问,男人在外面做事,她只管支持。

这时,院门外传来陈卫国响亮的声音:“哥!嫂子!我来了!”他挑著空箩筐,脸上带著喜气,显然是刚从妈那边吃完饭过来。

“卫国,爹妈那边都好吧?”陈卫东迎出去。

“好著呢!娘还问起你呢。”陈卫国放下箩筐,压低声音,带著点兴奋,“哥,今早收鸡蛋也顺当!跑了五家,收了六十五个!都是现钱收的,六分一个!了三块九!下午咱进城?”

“下午我去。”陈卫东拍拍弟弟的肩膀,“你歇歇,或者帮我把这些山货处理了摊开晾晾。”他指了指堂屋的布袋,“鸡蛋路子熟了,咱得试试新门道了。”

陈卫国好奇地打开布袋,看到里面乌黑油亮的木耳和金黄的榛蘑,眼睛瞪圆了:“哥!这就是你早上弄的?供销社收的那个?”

“嗯。”陈卫东点头,“下午我拿点样品去县城探探路。要是成了,这可比鸡蛋来钱快多了!”

陈卫国看著那些山货,又看看哥哥沉稳中透著自信的脸,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哥这脑袋瓜子,咋就那么好使呢?啥门路都能找到!他立刻干劲十足:“行!哥,我帮你晾!保证弄得乾乾净净!”

兄弟俩和林秀芝一起,把木耳和榛蘑小心地摊在几个乾净的竹匾里,放在通风的屋檐下。

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下来,照著这些来自大山的馈赠,仿佛也镀上了一层金边。

午饭是玉米饼子就咸菜,还有一碗飘著油星的萝卜汤。

虽然简单,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著用自己挣来的钱买的粮食,看著院子里晾晒的、可能带来新希望的山货,每个人心里都暖烘烘的,充满了对未来的踏实和期待。

陈卫东嚼著饼子,目光再次投向那几匾山货。

下午,他就要带著这些“敲门砖”,去城里看看。

…………

下午的阳光带著暖意,陈卫东背著个半旧的帆布挎包,里面用油纸仔细包著半斤品相最好的黑木耳和一小包榛蘑干。

他依旧挑著那副旧箩筐,筐里上面放著几个空麻袋,下面是放的鸡蛋,垫底的是麦秸,看起来像是去拾柴或卖点零碎东西。

进了城,熟门熟路地来到废弃砖窑后的“老地方”。

陈卫东像卖鸡蛋那样直接掀开箩筐叫卖,同时把挎包抱在怀里,目光看似隨意地扫视著周围零星的人流。

他需要观察,更需要一个“识货”且“有量”的买家。零散卖,风险高,利润薄,不符合他的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