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基这话说到了眾人心坎上,隨即便引起了共鸣。
霎时间,群情激愤,混在其中的张承基心腹见时机已到,跟著便高喊:“张公,我们听你的!魏武显灵,此乃天命!”
张承基见人心已动,趁热打铁道:“吾本愚钝,不敢承此大任,但魏武王授我机宜,嘱我不可推辞,且赠我《曹氏兴魏图讖》一卷,指明兴魏之法。”
(图讖(chèn)起源於先秦巫术,汉代与经学融合,形成讖纬之学。王莽借符命篡权,光武以图讖兴,东汉进一步制度化,魏晋至唐宋仍用於政权更叠,被视为天意象徵)
他又当著眾人的面,展开另一卷帛书,上面绘有符號,是他多年钻研各类讖纬后,偽造瞎画的。
反正他忽悠的都是不认字的人,符號那就更看不懂了。
张承基指著上面的符號,瞎编道:“汉火虽熄,魏土重光,鄴有奇士,承基启祥。”
接著他又指著自己,继续忽悠道:“此卷指向承基,天意如此,不敢违也!”
见眾人皆心悦诚服后,张承基开始进行自己下一步的谋划。
他当场设坛祭天,自称魏武王遣使,拜置官属,设丞相、大將军、御史等职,都是他提前找好的心腹,虽是草台班子,但也有模有样。(妖言署置,晋书所记)
接下来不过数日,聚党已至数千余人。
且张承基深諳组织之道,將眾人分为五部,各设头领,同时定下规矩,不得抢劫百姓,只取官仓富户。
除此之外,他还特意强调不能直接去鄴城,为此解释道:“魏武王有諭,鄴城乃王气所在,不可轻犯,待时机成熟,城门自开,迎我义师。”
实际上,他就是怕死,也知道就凭自己手下的这群乌合之眾,去找鄴城守军碰瓷,就是找死。
所以他从一开始的打算,就是在周边造势,然后等待时机,能混就混,混不了就跑。
他每到一处村落,必宣讲道:“昔魏武在世,唯才是举,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百姓安乐,今贾后乱政,朝纲紊乱,若能復魏武之政,天下可安。”
加之他善於表演,常找手下心腹配合,假装魏武附身,做出“预言”,然后安排“应验”,也就更使人信服了。
某天夜里,张承基又召来心腹,道:“据说陈留王世子曹过,在铜雀台上与成都王司马颖麾下一將军比试,凭其武艺超群,胜过对手,若我再借陈留王名號,或可有更多人响应而来。”
而后,在张承基的一番操作下,鄴城中悄然流传起一种说法,说是曹过铜雀台比武,实为曹魏后人展示实力,暗中联结各方力量,意图重兴魏祚。
一时间,谣言四起,而曹过也莫名其妙的背了一个大锅。
这些流言自然也传到了司马颖耳中。
他召来卢志,沉声道:“曹过此子,才略过人,武艺高超,若真有心復魏,不可不防。”
卢志闻言,沉吟片刻后,才道:“大王明鑑,现今並无实据,恐是有心人妖言惑眾,欲引大王与曹世子相互疑忌,以坐收渔翁之利。”
司马颖微微頷首,道:“本王亦知是流言,但曹过毕竟是曹魏后人,若真被有心人利用,只怕后患无穷。”
在他下首位置,孟玖(宦官,深受笼信)眼珠一转,向司马颖道:“大王,不若將那曹过暂时软禁,待查明原由后,再做计较。”
闻听此言,司马颖不由的眉头一蹙,略作思考后,摇头道:“不可,曹过毕竟是曹魏宗室,若无故软禁,必使人心惶惶,而且……”
他將其中利害说了一遍。
话音刚落,司马颖却是心生一计,眼中闪过精光,道:“或可將计就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