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被他这个请求给震傻了。
不要金银美女,不要高官厚禄,居然请命成立一个得罪全军上下的军法队?
这是什么操作?这是圣人降世了?
就连李自成,也被他这番“高风亮节”给镇住了。他看著刘承宇,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和……一丝愧疚。
是啊,自己只想著打胜仗,却忘了爭天下,靠的是人心。
而宋献策,此刻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
成立军法队?
这个提议,在道义上简直是无懈可击!谁敢反对?谁反对,谁就是支持烧杀抢掠,谁就是不想成就王业!
他宋献策敢反对吗?他不敢!他要是敢说一个不字,他这个军师的仁义招牌,就彻底砸了!
可如果军法队成立了,由谁来执掌?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这个差事,除了提出它的刘承宇,还能有谁?
这小子,根本不是什么圣人!他是在用最正义的言辞,索要最可怕的权力——监督全军、惩罚全军的权力!
这比要钱、要官,要狠毒一百倍!
“好……好一个刘承宇!”宋献策在心里咬牙切齿,他感觉自己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了。
他眼睁睁地看著刘承宇,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將自己逼到了墙角,动弹不得。
果然,李自成沉吟片刻后,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赞道:“好!说得好!承宇真乃我之子房!不谋私利,只为公心!我准了!”
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从今日起,成立军法队!刘承宇,任军法队参谋,掌军法之印!李过,任军法队统领,领兵五百,协助承宇,整肃军纪!”
他又给了李过一个职位,这是霸王心术,用自己最信任的侄子,来平衡刘承宇的权力。
但所有人都心里知道,军法队的魂,是刘承宇。
“闯王英明!”刘承宇再次叩首,脸上是“为公忘私”的激动。
庆功大会,变成了军纪整肃大会。
当刘承宇从李自成手中,接过那枚代表著军法权力的木印时,他知道,自己此时才算是在这支起义军中,真正的有了自己的权力。
裕州城的天,並未因改换了主人而变得清朗。
胜利的狂欢过后,留给这座城市的,是残破的街道、紧闭的门扉和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血腥味。
军法队的牌子,在县衙门口掛了起来。一块简陋的木牌,却比知府大人的金字招牌更令人畏惧。
刘承宇没有立刻挥舞起他手中的“先斩后奏”大权。他深知,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太急,最先伤到的会是自己。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太旺,容易引火自焚。
他將自己关在县衙的书房里,整整两天,没有出门。书房里,堆满了从裕州知县那里缴获的地图、户籍黄册和地方志。
他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著关於这个时代最真实、最底层的信息。
“崇禎元年,全县在册人口,一万三千户,约七万余人。崇禎二年……旱,大疫,在册人口,不足九千户。”
“……附郭十五里,有铁矿一座,年久失修,早已废弃。”
“……城南三十里,有大户王氏,结寨自保,拥乡勇五百,与官府素来不睦……”
这些冰冷的文字,在刘承宇眼中,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充满了机遇与危险的战略地图。他一边看,一边用木炭在麻纸上绘製著草图,標註著重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