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传》明明是宋朝的故事啊!

西门庆不应该是宋朝人吗?

他立刻沉下心神,细细翻阅原主西门庆的成长经歷。

这一番探查,让他对这位鼎鼎大名的西门大官人,有了顛覆性的认知。

这个西门庆,绝不是个简单的紈絝恶霸富二代。

原主西门庆,生於临清城,其祖父西门京良,才是西门家迁居此地的第一代。

自从朱棣迁都北京,打通了京杭大运河,运河经济飞速发展,临清城在正统年间应运而生。

歷经百年发展,到了嘉靖年间,已是一座横跨运河与卫河、城墙延袤二十余里的大型商业城市,其繁华程度甚至压过了上级的东昌府。

西门庆的祖父便是在临清崛起的时期,在此扎根。

传至其父西门达手上时,已拥有一间不大不小的生药铺。

但仅凭一间生药铺,断然撑不起眼前这座七进七出、庭院深深的豪宅。

西门庆的原配陈氏出身微末,两年前病故,他才续弦娶了如今的正妻千户之女吴月娘。

而在此之前,他的祖父与父亲早已过世。

可见,在父亲西门达手上,西门家並未大富大贵,西门庆也只能娶一个出身微末的平民之女。

真正的转折点,是西门达死后,西门庆当家。

短短四五年间,他竟將一间小药铺,扩展成了如今这座七进的豪宅!

不但娶了千户之女,还纳了临清城有名的妓女李娇儿为妾。

这一点,让西门青颇为震撼。

在他固有的印象里,西门庆就是一个强占人妻、欺男霸女的恶棍,一个荒淫无度的败家子,一个最终被武松虐杀的奸邪之徒。

可记忆中的这个西门庆,分明是个白手起家、手段狠辣的商业巨子!

其性情刚强,行事机深诡譎。

当然,他兴家立业的手段,並不那么光明。

其发家致富的核心手段,便是印子钱官吏债——也就是高利贷。

西门府属於那种前店后院格局,临街开了两个铺子,一间占地大的是父祖传下来的生药铺,另一间便是印子铺。

印子铺则是在西门庆手上建立起来的。

起初,西门庆本钱不足,黑白两道也吃不开,放印子钱风险太高。

所以他结识了很多路子很野的帮閒,像把前程丟了的千户之子谢希大,绸缎铺破產的应伯爵等等。

这些家道中落的破落户,三教九流、黑白两道都比较熟悉。

西门庆利用他们的关係网,专门给读书人和小官吏做风险投资。

这种官吏债,风险低,回报高,几乎稳赚不赔。

一些借过官吏债的官员飞黄腾达后,甚至与其形成利益捆绑,自然这关係越发壮大。

藉此,西门庆不但赚了钱,更织起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关係网。

早前就已经能插手临清州县的司法纠纷,包揽诉讼,赚取巨额的中介费。

不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倚仗是国公府的地位和人脉关係来包揽诉讼。

他是从底层靠著精准的眼光和狠辣的手段,以小见大,收服破落户,勾结官吏,一步一步发展的。

这样层层渗透上去,如今更是通过姻亲,已经攀上了京城里的高官。

以至於整个城里的人都知道了他黑白两道通吃,西门大官人的名號就这么出来了。

“真是个人物!”西门青在心中暗嘆。

这种游走在黑白两道、官商之间的能力,还能勾连上下、游刃有余,只能说,这份对商机和政机的敏锐魄力,即便是放在现代,西门庆也绝对是个梟雄。

可问题依旧存在,为什么是明朝?

《水滸传》的作者施耐庵,应是元末明初之人。

难道……我並非在《水滸传》的世界,而是在《金瓶梅》的世界?

西门青依稀记得,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其生活年代恰好就在嘉靖、万历年间。

如今是在《金瓶梅》的世界里,那武松……

“来了来了!爹,新娘子的轿来了!”

街角传来的喧闹锣鼓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玳安激动的声音將他从纷乱的思绪中拽回了现实。

片刻之后,一个小廝牵著一匹稚马,出现在了西门青的视野中。

只见一匹披红掛彩的健硕稚马当先,马上坐著个小童,约莫十岁光景,头上扎著圆髻儿,身著一身崭新的青布纱衣。

其后,跟著一顶掛著四对红纱灯笼的大轿,轿身微晃。

轿子两旁,紧跟著两名俏丽的丫鬟,一个小童,以及一位精明的婆子。

稚马上的小孩,应是孟玉楼亡夫之弟杨宗保,这是来送他嫂子过门的。

待轿在府门前缓缓停稳,那婆子利索地上前掀开轿帘,搀扶出一位头顶红盖头,身形窈窕的新娘。

那无疑便是孟玉楼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