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到肉身杂质被剔除,底蕴隱隱有所提升,谢长梧张口吐出一道浊气,不由得微愣几息,这般看来“明合通幽法”並不算难,不过同“百羽化血诀”一般难度,自己许是小瞧了自身悟性。

如此甚好,悟性高是极好之事,意味著自己能在求仙问道上走得更容易,走得更远,直至成仙。

他心中一定,稳住心神,立即著手修炼“明合通幽法”,顿时天地灵气涌来,自周身肌肤渗入血肉,形如绸带飘荡。

第一步,便是重塑根基。

蕴灵境身具灵识,对自身、灵气控制何其细微,怨煞二气已无力磨礪灵气,使其浑厚。

因此,只见他张口一呼,丹田內怨煞二气尽数散入静室,化为腕间手串上的怨珠、煞珠,沦为今后护身手段,而后又是一吸,“引灵法阵”匯聚而来的天地灵气尽数落入口中,以“明合通幽法”中所述法门经由各处经脉而逐步炼化,最终匯入下丹田之內,化为灵气修为。

霎时间,其浑身气势如翠竹生长般节节攀升,比起身处大阵之时要强上数倍。

第二步,便是磨礪灵识。

谢长梧从怀中取出一枚斩杀蕴灵境后期妖族所得的妖丹雏形,徒手將其捏碎,大量妖气掺杂著怨气涌出,怨气化为怨珠,妖气则被他以“明合通幽法”的灵识磨炼之法炼化,化为灵光,渡入识海,缠上两丝星光般的灵识。

正如妖族將人族作为人材那般,人族也將妖族物尽其用,妖丹雏形、妖丹对於人族而言便正是一种灵物,可入药,可炼器,亦可磨礪灵识。

不过寻常少有修行者以妖丹雏形磨礪灵识,因为其中妖气、怨气纠缠,难以分离,炼化起来极其麻烦。

但谢长梧不同,凭著命格玄妙,所谓怨气不过只是他掌中玩物罢了。

两丝灵识之上有缕缕血气縈绕,血气来自“百羽化血诀”,本就在磨礪灵识,如今再添灵光,一时间谢长梧只觉识海中如有巨石落下,压得灵识动弹不得。

但在这种巨大压力之下,血气、灵光缓缓被消耗,灵识变得愈发坚韧。

……

短短三日,谢长梧的修为突飞猛进,灵气修为远超大阵中时,就连灵识范围都自三丈五尺三寸抵达三丈九尺。

这般提升,换作仙门弟子,即便是其中长老亲传,也断不可能办到。

而这一切都源於他在大阵中时,从未停止修炼和吞食怨煞二气锻体,养生境时的底蕴、努力,如今正在逐渐化为他在蕴灵境中的修为。

只见谢长梧猛地起身,挥袖一甩,道道灵气所化锋芒斩出,威势逼人,但却在临近静室石壁之时稳稳停住,並消散,未曾伤及石壁分毫,不单如此,灵气消散之际,竟有怨煞二气浮现,由他隔空施展“阴煞诀”,而后飞回腕间怨煞手串之內。

这般精妙变化,杀机之中暗含杀机,毫不夸张而言,如今他若再遇阵中蕴灵境后期妖族,无需“百羽化血诀”,便可几招斩落妖头。

静室外,段千流来回踏步。

周遭路过弟子见此,忍不住偏头望去,不禁好奇静室中究竟是何人,竟能让自家筑基长老苦等。

如今三日过去,段千流本打算带著谢长梧去寻林前辈,可偏偏来到静室前,发现他却还未出关。

一时间,他不由得有些担忧,是不是修炼“明合通幽法”迟迟不得入门,受到了打击,忘了此等大事,早知当日便不该应谢小友要求,给他安排静室清修了,应当带他去仙门任务接取处,看看仙门弟子修行所遇艰苦,叫他明白修行一道绝非易事,何来一帆风顺的道理。

正当段千流想以筑基灵识破开法阵防护,探查一番室內情况时,只见石门缓缓打开,走出道宛如謫仙的身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