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

文学部通知了几个电影厂的领导,文学部自己也派了几个编剧、主编开了一个小会议。

“昨天把剧本印刷给你在座的各位,想必大家已经看完了,对於剧本也有些大致的感觉了吧。”

王世楨说道:“我昨晚连夜看了看,质量很优秀的。特別是在讽刺封建礼教这一块独树一帜。”

如果是讽刺人的劣根性,或许还有些商量的余地。

毕竟这个年代各种风向变,混入了不少的老公“只”,八十年代后期,还有“爱美国”积极分子被开除d籍。

但是讽刺封建礼教也就不一样了,老封建不是年年被骂吗?

“再看矛盾。我觉得颂莲这个人物的转变实在是太……嗯。”

“太顺其自然了,颂莲就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缩影,最后一下下的扭曲变形,让故事也很有节奏,关键是社会生活背景很真实。”王世楨点点头。

几人討论著周奇的剧本,非常的热烈。

最后剧本顺利过关一审……

陆寿钧拿著剧本去了上影厂的办公室。

敲敲门说道:“谢导演在吗?”

谢晋招手,陆寿钧哼哧哼哧跑过去。

“怎么了?剧本的事情忙完了?”谢晋问道。

昨天给的陆寿钧的稿子,今天上午进行了开会审核,下午得出了结论。

“嗯,刚刚才討论完过稿了,我是来找您问问这位同志的事情的。”

“要去通知他过来改剧本吧?”谢晋对於流程还算是熟悉。

“对。”

“那我给你带路吧,刚好我下午没什么事情。”

谢晋其实看剧本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剧本出奇的好了,不输於他手里面的《秋瑾》,奈何自己已经接受了《秋瑾》任务,不然他还有点拍《大红灯笼高高掛》的意思。

而且自己大侄子过稿了,荣辱与共,谢晋跟著小小开心了一会儿。

……

这两天,周奇对於住招待所的计划有那么一丟担忧,毕竟是第一本剧本,质量上是有缺陷的。

不过故事应该没什么问题。

《大红灯笼高高掛》是张艺谋的经典作品,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不过这篇小说最早发表还是在89年。

自己也没有和两位原著撞在一起。

影片获得 199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最佳导演奖),並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是首部获得该提名的中国大陆影片。

所以老谋子瞬间功成名就。

按道理来说,一部深度、剧情都合格的电影,它是不缺乏伯乐的。

果然在他预料的一样,在第三天下午。

谢晋带著一个中年男人找上了他:“小奇回来没?”

“谢伯伯,在呢,在呢!有啥事么!”

那个中年男人先过来自我介绍:“我是上影厂文学部的编辑,我叫陆寿钧……请问周同志在吗?”

陆寿钧没看周奇,因为原本他就以为谢晋的朋友,不说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该有三四十的成熟稳重模样,所以就以为周奇只是那位编剧的儿子……

谢晋介绍道:“你要找的编剧,近在眼前嘛!这位不就是吗?你还要找谁?”

陆寿钧顿了顿,再问了一遍:“您说《大红灯笼高高掛》是这位小同志写的?”

“当然,我还会哄你不成?”

……

陆寿钧很意外,该说不说,这是今天来受到的最大震撼,见年轻人的模样,他实在无法相信是如何有阅歷写出来《大红灯笼高高掛》这个作品的。

(註:灯笼,苏童写得时候是86、87年,也才不到二十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