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独立性专栏,通常情况下是发表社论,能发表小说也会因为篇幅的原因,只能节选小说的一段。
所以正常小说发布还是要登报。
当然询问亚瑟,卡尔只是客气一番。
亚瑟和《大眾评论》很相信卡尔的写作实力。
当然还是需要编辑们简单看一下的。
亚瑟看过《在芝加哥的咖啡馆》后,並没有让卡尔进行修改的意思。
卡尔写的文章总是让人挑不出毛病。
不过上报还是需要时间。
但是也很快。
普通的作者要经歷审核,排版,校对。
卡尔省去了许多的步骤。
他只需要询问这篇能不能发表就行了。
如果《大眾评论》不发,或者说是要修改之类的。
卡尔也不介意,他会直接再换一家报社。
本书首发 101 看书网超贴心,??????????????????.??????等你寻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在这个时间段
找个愿意发表他小说的大报社还是挺简单的。
毕竟许多业內人士都看过他的小说。
《在芝加哥的咖啡馆》在一周后发表,依然是在头版的位置。
《大眾评论》里文学类型报纸,一般情况下每周印刷的报纸数量在五万份左右。
文学类型的报纸,不比其他新闻类和经济类。
时政类的每日发行量都在30万份以上。
因为看新闻这些即使信息的用户远比读文学书籍的要多。
而且一般小说杂誌订阅的用户相对来说比较多。
但是杂誌的出书时间又较长,快的杂誌一个月也最多出两本杂誌期刊。
印有五万份的《在芝加哥的咖啡馆》的报纸,分別运输至往全国。
不过主要的还是在芝加哥,比如四万份都会在芝加哥本地销售,会分发在本地的书店,报刊亭,杂货店,火车站等地方。
因为运输成本太贵,一般不是有复印的都只算是试销售。
《在芝加哥的咖啡馆》的发行当日。
四万份的报纸在短短一天內销售完毕。
因为许多人都在因为卡尔发表过“劳动人民最光荣”这句话而关注著他。
许多人都期待著卡尔还会写出什么样的东西。
《美国悲剧》这部小说,大部分普通人还没有见到。
但是因为这部小说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就在《大眾评论》有了独立性专栏,这不得不让许多人都关注这这件事情。
《在芝加哥的咖啡馆》报纸发售,一天时间內抢售一空。
小说深度一般,但是贵在目的性。
在目前这个阶段。
全国人民都在震惊布莱尔山事件的时候。
卡尔主动跳出来抨击商人和政府的合作,来欺瞒群眾,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共情。
布莱尔山之站,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双方对抗阶段。
资本方所募集的佣兵,侦探已经被矿工自发组织的队伍打的节节败退。
而这个时间点,政府排出了军队,正在镇压这些矿工。
这些曾经在一战上出过力的老矿工,正和自己的老战友互相为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