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要他交出兵权,返回邯郸时,这位身经百战、泰山崩於前而色不变的將军,第一次露出了茫然与痛苦的神情。

“將军,不能回去啊!”

“这是郭开那奸贼的诡计,您一回去,必死无疑!”

“將军,我等只听您的號令,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现在就杀回邯郸,宰了那昏君与奸臣!”

他麾下的將领们,一个个双目赤红,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李牧看著这些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袍泽,又回头看了看营外,那虎视眈眈的秦国大军。

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这是陷阱。

他也知道,只要他振臂一呼,这数十万大军会毫不犹豫地追隨他。

可是……然后呢?

秦军在外,国难当头。

他若起兵,赵国將立刻陷入內战,只会灭亡得更快。

他一生守卫赵国,驱逐匈奴,抵御强秦,为的就是身后的这片故土。

他又怎能亲手,將这片土地推入战火的深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是一个忠臣,最后的悲哀。】

许久,李牧睁开了眼睛,眼中已是一片平静的死灰。

他缓缓地解下了身上的帅印。

“传我將令,全军听从新任主帅的號令。”

“我……奉詔回京。”

他独自一人,没有带一兵一卒,踏上了返回邯郸的死路。

这一幕,让万朝时空无数人潸然泪下。

尤其是那些同样忠心耿耿,却被朝廷猜忌的將领,如岳飞、袁崇焕等人,更是感同身受,悲愤交加!

他们仿佛在李牧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画面再转。

李牧回到邯郸,立刻被夺去自由,投入大牢。

最终,以谋反的罪名,被昏君赵王迁,下令处死。

【一代名將,没有死在最惨烈的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君主的猜忌与小人的谗言之下。】

【长平之战,赵国失去了它的臂膀。】

【而今日,赵国,失去了它的脊樑。】

(李牧死因歷史中有两种说法,一是其並没有直接同意交出兵权,而是继续抵抗秦军,但最终被捕杀,二是其返回邯郸后自杀,这里经过一定的修改。)

李牧之死,標誌著赵国的精神彻底死亡。

消息,传到了秦国大营。

刚刚接替了桓齮帅位的秦国大將王翦,听闻此事,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话。

【李牧死,赵国亡矣。】

他缓缓拔出长剑,指向前方。

“全军,总攻!”

而咸阳宫內。

嬴政,在收到李牧的死讯时没有任何表示。

他只是默默地將沙盘之上,代表著李牧的那枚棋子,轻轻地拿开了。

最大的障碍,已经扫除。

出租屋內,张古看著这令人扼腕的悲剧,心中也是一阵唏嘘。

他后台的共鸣值,因为这场悲剧,已经彻底爆了!

愤怒、悲伤、惋惜……各种负面情绪带来的共鸣值,甚至比之前任何一次胜利,都要多得多。

“悲剧,果然比喜剧更能触动人心。”

他调整了一下情绪,將天幕的画面切换到了最后的战场。

【李牧死后,赵军军心涣散,士气崩溃。】

【新任主帅赵葱、顏聚,皆是无能之辈,面对王翦率领的秦军,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

画面中,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那支曾经击败过秦军的、骄傲的赵国军队,在失去了他们的灵魂之后,变成了一盘散沙,被秦军轻而易举地衝垮、碾碎、吞噬!

王翦的大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

很快,便兵临邯郸城下。

那座坚固的城池,那座曾经让少年嬴政受尽屈辱的城市,如今,正毫无防备地暴露在他的铁蹄之下。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

【俘虏赵王迁。】

【赵国,宣告灭亡!】

天幕的画面,定格在秦军涌入邯郸城的瞬间。

而旁白声,则变得充满了宿命的轮迴感。

【那个曾经从这座城里狼狈逃出的质子,今天,终於以征服者的姿態,回来了!】

【童年的誓言,將在今日,用仇人的鲜血来践行!】

【盘点千古一帝——秦始皇篇,第二部分预告:】

【血洗邯郸,一场迟到了二十年的復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