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国飆车战,第二站:復仇之战,剑指邯郸,对决赵国最后的长城——李牧!】

当天幕之上,这行充满了个人恩怨与宿命对决意味的標题出现时,万朝时空,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如果说灭韩,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强者对弱者的碾压。

那么伐赵,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巨头之间的生死碰撞!

赵国,这个自胡服骑射以来,便以武力著称於世的国家,是战国末年,唯一一个在军事上,能与秦国正面硬撼的强大对手。

而嬴政,这位即將君临天下的始皇帝,他人生中最屈辱的记忆,也恰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復仇!

这个词,让这场即將到来的灭国之战,瞬间就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与戏剧张力。

【赵国,不同於韩国。】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便拥有了当世最强大的骑兵部队。】

【长平之战,若非赵王临阵换將,以赵括替换廉颇,胜负尚未可知。】

天幕的旁白,首先给予了赵国极高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

这让刚刚还在因韩国覆灭而感到兔死狐悲的五国之人,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没错,我们赵国不是韩国那种软骨头!”

“想啃下我们赵国,秦国也得崩掉他满嘴的牙!”

赵国的时空里,无数军民百姓看著天幕,自发地吶喊起来,同仇敌愾,士气高昂。

然而,天幕的下一句话,却又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然,赵国虽强,却有两大致命弱点。】

【其一,长平之战,四十万青壮被坑杀,国力至今未能完全恢復。】

【其二,君主昏聵,奸臣当道。】

画面中,出现了赵国当今的君主,赵王迁,他一副酒色过度的模样,正搂著美人在宫中嬉戏,对边境的战报毫不关心。

而在他身边,一个尖嘴猴腮、眼神阴鷙的大臣,正諂媚地笑著。

【此人,郭开,赵国上大夫,深受赵王迁宠信。】

【其人贪婪、善妒,心胸狭隘。】

看到这里,万朝时空,无数有识之士都齐齐地嘆了口气。

他们知道,一个国家,外部的敌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部的蛀虫。

赵国,已然是病入膏肓。

但,就在所有人以为赵国必亡之时,天幕的画面,猛地一转。

来到了赵国北方的边境,雁门关。

【赵国虽有昏君奸臣,却也有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此人,便是战国四大名將之一,赵国最后的武安君——李牧!】

画面中,一个身披鎧甲,面容坚毅,眼神沉稳如山的中年將领,正屹立在长城之上,眺望著远方的大漠。

仅仅是一个背影,就给人一种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磅礴气势。

【李牧,长年镇守赵国北境,防御匈奴。】

【其麾下的边防军,是整个赵国,乃至整个天下,最精锐的野战部队!】

为了证明这一点,天幕,开始播放李牧此生最辉煌的一场战役——雁门之战!

画面中,匈奴十万铁骑,铺天盖地而来,如同黑色的死亡之潮,气焰囂张至极。

面对强敌,李牧却下令全军坚守不出,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士兵,摆出一副怯战避战的姿態。

【骄敌之计!】

【数年间,李牧示敌以弱,让匈奴单于彻底放鬆了警惕,认定他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懦夫。】

画面快进,终於,匈奴单于集结了所有主力,倾巢而出,准备一举荡平雁门。

而李牧,等待已久的时机,也终於来临!

只见他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在雁门两侧山谷中的赵国大军,倾巢而出。

一万三千辆战车,如墙而进。

五万名铁骑,迂迴包抄。

十万名精锐步兵,正面衝锋。

一张精心编织了数年的死亡大网,猛地张开,將十万匈奴铁骑死死地困在了包围圈之中!

那是一场惨烈到极致的、单方面的屠杀。

赵国士兵,尤其是李牧的边防军,战术素养极高,配合默契,將不可一世的匈奴骑兵,分割、包围、歼灭!

最终,十万匈奴铁骑全军覆没,单于仅率数骑仓皇逃窜!

【此一战,李牧之名,威震天下!】

【匈奴闻其名,十余年不敢南下牧马!】

看到这一幕,万朝时空彻底沸腾了。

“我的天,这就是李牧?也太猛了吧!”

“十万匈奴骑兵啊,就这么被他一口给吃了?”

“有此等神將镇守,赵国,何惧强秦?”

大汉,霍去病看著天幕中李牧的战术,眼神中爆发出炽热的战意。

“诱敌深入,一战定乾坤,好,好一个李牧,真想与此人,生在同一个时代!”

大唐,李靖更是抚掌讚嘆:“此人用兵,已臻化境,攻守兼备,奇正相合,乃当世之帅才!”

就在万朝都为李牧的神威而震撼之时,天幕的画面回到了当下。

【秦灭韩之后,秦王嬴政,命大將桓齮、杨端和,率军二十万,兵分两路,大举伐赵!】

黑色的秦国洪流,再次出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