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三十年,北京城。
李想做梦也想不到,当他再次来到故宫,这里已经不是游人如织的故宫博物院,而是大清国的权力中心——紫禁城。
紫禁城四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边东华门,西边西华门。
李想就站在西华门外的广场上。他抱紧了怀里的包袱,里面是他的全部家当,两套里衣和一双鞋。
东西不多,但对於现在8岁的身体,还是有些沉。
李想身边站著几十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
初春乍暖还寒,孩子们第一次见到皇城,又紧张又好奇,和枝头的麻雀一样,嘰嘰喳喳个不停。
领头的男人穿酱色夹袍,大腹便便,不耐烦小孩吵闹,三角眼往队伍里一扫,孩子们顿时从麻雀变成鵪鶉,缩起脖子,默不作声。
男人唤作“小刀刘”,是內务府慎刑司的刀儿匠,家里世代“阉役”,只干一件事,给紫禁城提供太监。
队伍里八成的孩子,都是他亲自动的手。那连心的疼,孩子们这辈子都忘不了。被小刀刘目光一扫,勾起幻痛,胯下一紧,谁还敢说话。
小刀刘领著大家朝西华门的券门走去。他作为阉役,吃官家饭,为內务府办事。按照內务府的要求,每季度要给宫里进献20个小太监。
这些小太监从哪来呢?大多是穷人家主动把孩子送过来的,指望孩子进宫,以后能得些好处。
主动送过来的,小刀刘得面试,年纪要小,模样要好,还要聪明伶俐。合格了,才收留。留下的,由小刀刘动手净身,养好伤后,按季度送入宫中。
李想很不幸穿越到这样一个孩子身上,才8岁,就被父母送给小刀刘。
孩子没能挨过阉割之苦,手术中一命呜呼。
现代世界的李想,本来在故宫当野导游,正在那忽悠游客呢,突然急病昏迷。
在濒死之际,获得系统提示:【即將进入残缺身体,是否进入?】
求生的本能让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是】。什么残不残缺的,活下来最重要。
等李想再睁开眼,已经变成那个被小刀刘动过刀的孩子。
他没想到系统说的残缺身体,残缺的是那里……
李想是没受那一刀的苦,但也经歷了生不如死的恢復期。
被关在小黑屋养伤的那些日子,任他如何呼唤,系统再没反应,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
好消息:穿越重生;
坏消息:身份是太监。
好消息:有系统;
坏消息:没反应。
可是还能咋办?来都来了……
李想刚能下地走路,就和其他孩子一起,被小刀刘带进宫,去內务府掛档交差。
等到他掛上內务府的档案,有了身份,就会被留在宫里,成为一名正式的太监了。
当太监有前途吗?
李想的脑海中闪过无数前辈们缺德又耀眼的事跡:赵高、张让、李辅国、魏忠贤……
但这些参考又被李想一一否定:太监能不能掌权,关键看皇上。
现在可是乾隆年间,想在乾隆朝当权宦,纯属做梦。
李想深深嘆了口气,前途无亮啊!
队伍快走到从西华门前,守门的护军迎了过来。
护军首领格舒和小刀刘认识,一边让手下去检查孩子们的包袱,一边和小刀刘閒聊起来。
“小刀刘,今春这行情好啊,这次送进宫的可不只二十个。”格舒羡慕道:“多一个孩子赏银五两,你单这一笔,比七品官一年的俸禄还多。”
大清的太监没有大明的有前途,多是纯纯苦役,因此人数一直招不够。
內务府就想了个损招,鼓励这些“阉役”多进献太监,每多送进来一个15岁以下的小太监,就赏银5两。
格舒知道这规矩,往这群孩子里一扫,至少30人,算来光赏银就150两了。
听格舒这话酸溜溜的,小刀刘心里骂娘,脸上堆笑:“看大人您说的,我这行是飢一顿饱一顿。这不是去年直隶闹灾嘛,灾民多,到我这儿谋生路的也多。前年人不够,我还得自己掏钱买孩子呢。”
“得了吧,你还能做赔本买卖。”护军首领撇撇嘴。
宫里办事的都知道,这小刀刘最大的收益,不是每个孩子5两银子的赏钱。而是他经手净身的太监们,以后攒够钱,都要去小刀刘那里赎“根”。太监都迷信,倾家荡產也得赎,不赎下辈子还做太监。
小刀刘看护军首领这架势,摆明了是想要门包,也不磨蹭,不言声给递一个小包,挤眼儿道:“春天风大,请兄弟们喝碗酒,去去寒。”
护军首领手指一捏弄,便知是小金饼子,齜牙一笑,冲正在查验的护军招招手:“放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