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姬余臣愿意即位周王的承诺后,姬平便与虢公翰在镐京城內开始做那些贵族,尤其是姬姓贵族的思想工作了。

绝大多数贵族在初次听到这个“两个周王”的设想后,也是惊恐万分,但是在姬平和虢公翰的劝解下,倒是也沉默不语,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

而真正说服这些人的,实际上是虢公翰想出的一个理由,那就是周平王“得位不正”。

当年周幽王想要废除周平王的太子之位,平王就逃到了申国。

结果申侯联合繒国、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於驪山。

这就导致平王还未即位时,便有两条大罪,一是弒父,二是勾结戎狄。

这也是平王要东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得位不正,事实上就算没有戎狄,在镐京也待不下去。

而如今虢公翰將这个道理说了出来,许多贵族都觉得是有道理的。

再加上有姬平这个功勋显著、周公再世的“守镐大夫”的支持,许多贵族便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纷纷倒戈,答应共同拥立姬余臣为周王。

就这样,有了贵族的支持,姬平又叫来了镐京周围几个姬姓小国的国君,来一起举办周王的即位仪式。

在这一天,姬余臣身穿十二章冕服,率领姬平、虢公翰以及诸多贵族,祭拜太庙,表示天命有归。

接著,由姬平宣读册书,正式册封新王。

然后就是百官朝见,按照爵位大小先后覲见新王。姬平虽然功绩很大,但是爵位太低,所以只能排在卿大夫的首位。

在覲见之后,携王便算是正式即位了,他发布了第一道詔书,宣布改元、赦免,並且罢免了“洛邑王”的王位,宣称只有他才是周朝正统的王。

在仪式结束后,周携王对著贵族中的姬平笑著说道:“如果不是大夫推举的话,孤怎么能坐这个王位呢,大夫对邦周確实是有贡献的,孤愿意册封大夫为虞侯,以虞地五百里的土地来酬谢大夫的功劳。”

周围的贵族都用艷羡的眼神看著姬平,这虞国是一个大国,而且这侯爵的位置,也是很高的贵族爵位了,再往上就是公爵和周王了。

从血统的角度,这是不合適的,因为姬平只是周王室的远支,並非文王、武王的直系后代,怎么能够直接从大夫跳到侯爵呢?

然而,在场的人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姬平驱逐犬戎,守住了镐京,这样的功德,不啻於再造诸夏,如果没有他的话,周朝连首都都不能保住。

更何况,姬平又有拥立之功,所以一步登天虽然惹人艷羡,却也並非不能接受。

然而,姬平却知道,他不能接受这个虞侯的爵位,因为这会打击整个镐京政权的合法性。

他走上前,说道:“王上,臣听说周公制定礼法,天下的人都要遵循,所以邦周才会这么强盛。臣只是一个小小的大夫,血统低微,如何能做侯爵呢,请大王收回成命。”

这时周围的贵族眼中都是不可思议,他们之前羡慕姬平能够一步登天,却没想到他竟然会为了所谓的礼法拒绝侯爵的爵位,这时许多贵族眼神中已经有了尊敬之色。

他们觉得这位大夫確实是一个高风亮节之人,能够放下侯爵的爵位以及五百里的土地,他们换位思考,觉得自己无论如何是不会放弃的。

周携王也愣了一下,隨后也动容了:“大夫竟然如此高洁,既然如此,孤便改封大夫为崇伯,將崇地一百里的土地封给大夫,这是符合周礼的,请大夫不要再推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