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陈钢(签字)

证明人:周正国(签字)

民国二十七年10月25日”

写罢,陈政委郑重地盖上了游击队的印章。

李海波双手接过欠条,目光仔细地在每一行字上掠过,隨后小心翼翼地將其收起,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可是传家宝,等日后老了,在晚辈们面前吹午时,可有了有力的凭证。

“政委,这欠条我先妥善保管,待抗战胜利,我可要凭它来向你们討要的哟。”

眾人闻言,皆相视会心而笑。

李栋队长笑著说:“都是打鬼子的,你不如乾脆加入我们游击队算了!”

李海波想了想说:“过段时间再说吧!出门几年,我想回家看看,在母亲身边儘儘孝!不过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可以来找我,正国知道我这在哪!”

李队长有点惋惜地道:“也好!咱们也算一起並肩战斗过的,以后有机会再一起打鬼子!”

“好!一起消灭日寇!”

送別兴高采烈的游击队后,李海波赶著牛车匆匆返回,將牛车归还丁老蔫,並把抵押的盒子炮要了回来,真抵押了,没欺负人。

本来还想给点钱,丁老蔫死活不要,好人吶。

李海波望著无限空间內略显空荡的物资,不禁微微摇头,心中泛起一丝无奈。

要不是为了换这张护身符,我也不想白白送人吶,可惜功勋点好像有点不够,估计这种借条还得再弄几张,將来才能有足够的本钱吹牛,哎~,慢慢攒吧!

如今无限空间里仅剩下自用的两支盒子炮、一支 98k 以及两支捨不得送人的机关,子弹的数量也不多,机枪和手雷更是一点不剩。

家底有点薄哇!不过不要紧,上海鬼子汉奸多,凭我的本事,进了大上海,还不是要钱有钱,要枪有枪!千金散尽还復来嘛!

游击队的队伍里,陈钢政委和李栋队长並肩而行,“老李,今天见到你那个本家怎么这么激动啊!第一次见面就想拉人家入伙,不像你的风格啊!”

李队长看著身边的游击队员嘆了口气说:“没办法,我们人手不够啊!这些新兵马上就要隨同物资一起去参加主力部队了,他们一走我们就只剩下十来个人了。

而且这是个百战老兵啊!见到好兵谁都会喜欢,你是没看见刚才他打鬼子的时候有多狠。

哎!可惜他不乐意!”

“他不是不乐意,他只是对我们不熟悉,从他给我们送枪就看得出来,他是有心抗日的,而且对我们是有好感的!做思想工作要慢慢来!”陈政委转头叫过周正国,“正国同志,你那同学要多联繫,爭取儘早把他拉到我们的队伍里来!”

“好嘞!”

怀著患得患失的心情,李海波於当日下午返回了位於闸北的家中。

李家坐落於闸北火车站附近的一处小院。院子规模不大,仅有八间平房,乃是父亲生前辛苦积攒下的全部家业。

自李海波投身军旅后,母亲便將多余的房间出租给了租客。

李母便是依靠著(微薄)的租金维持生计。

熟悉的院子,院子里熟悉的石榴树,堂屋里熟悉的佛龕,什么都没变吶。

李海波看著从小生活的院子感慨万千。

“姆妈!我回来了!”李海波刚踏入家门,便瞧见屋內蒲团上坐著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女孩,正津津有味地舔著自己的手指头。

两人目光交匯,李海波一脸嫌弃地道:“哎哟!谁家孩子这么脏?”

小女孩立马变脸,“姆妈!家里来了个小瘪三!”

“这死孩子!怎么说话的?”李母从里屋匆匆走了出来,“哎哟!海波!你回来了?

菩萨保佑!快进来,来给菩萨磕个头。

哎哟!咋这么瘦呢?看这脸黑的!”

李母瞧见儿子的那一刻,心中五味杂陈。

自全面抗战爆发这一年多来,外面兵荒马乱,尤其淞沪会战时枪炮声不绝於耳,她每日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生怕自己亲手送去当兵的儿子有个闪失。

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辗转难眠,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儿子在战场上遭遇危险的画面,然后有一天会收到儿子的死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