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窗前,刘如乔终於写完。

他总算能把笔一扔,脱离写作的苦海了。

这一幕,在他手写整本小说的过程中,心里已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这个念头。

原本身上是一种无形重物般的状態。

忽然轻飘飘了。

刘如乔总算不需要熬夜了。

六天六夜,虽然感觉右手一度不是他的了。

还好刘如乔如今是年轻小伙,即使辛劳几日,也不会有三十而立以后的那份疲惫感。

这段时间,他大多宅在家里,陪著女儿刘天仙。

虽吃得三餐苦了点,可住在这田家小院,空气清新,远离了城市喧囂、科技、快节奏生活,没有了总一刻不离手的手机,过著慢节奏的寧静生活,使人別样的温馨。

原来离了手机,真的也能活得好好的。

就是天气热,还有蚊子。

家里最后一个鸡蛋已煮给刘天仙吃了。

香椿也所剩无几。

他依旧要啃粗粮,吃些野菜。

到最后,院子里能吃的野菜都快吃没了。

还好他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已经成稿。

生活终於有盼头了。

刘天仙这位小袄很乖。

如果是个调皮的男娃,刘如乔不能想像,男娃一定会一刻也离不开父母,要找妈妈,缠著他这个父亲,不然动不动就哭。

那样的地狱难度,想想都绝望!

如果那样將会严重拖累他如今的写作,他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写完。

刘如乔记得,在79年,一位远在他省的亲戚来走亲,閒谈时聊过他老家的一个关於山楂树的真事,貌似就是静秋的故事。

如果有人问起小说的创作灵感,院子里的山楂树灵感+亲戚听闻,这样一来,刘如乔创作出《山楂树之恋》也就能圆过去了。

话说,作者在创作一个有灵魂的故事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与故事的共鸣,也会与读者一样,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刘如乔这个作者本该感同身受,为《山楂树之恋》这个悽美的悲剧爱情感到伤心。

的確,刘如乔因为带入了现实中与天仙妈的爱情,开始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有些酸酸的。

可是到了后来,他越写竟然越“变味”了。

刘如乔只要一想到,他发刀子来虐读者们,把这个悲剧故事送给读者。

未来读者们读完这个本是“甜美”的爱情故事被一通虐哭。

他就会忍不住被逗笑,心里感到乐呵呵的,一点也感受不到悲伤。

於是,刘如乔连创作就更加有精神头,写字的速度也更快了。

看来鲁达,字树人,號周迅的那句话说的很对:

悲伤的情绪不会凭空出现和消失,只会转移给他人。

如果以后被採访的时候,刘如乔被提问,他创作《山楂树之恋》这部悲剧小说的时候,是不是也跟数以万计的读者一样,边创作边被感动的悲伤流泪?

如果刘如乔回上一句:悲伤?痛苦?流眼泪?我不道啊。

对,没错,读者们悲伤不悲伤,我不知道。

反正我自己在创作这部“治癒”小说的时候特开心,每天陪著女儿,过著小日子可乐呵呵了。

如果这样回答被读者知道了,刘如乔打了一个激灵,他会不会挨读者们的打?

如果刘如乔再被提问,关於小说里的男主老三病逝这点,他是否也无比意难平?

毕竟,当大家阅读完新版《山楂树之恋》,一定会认为刘如乔这个作者把男主老三写死的那一刻,內心会无比痛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