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悲伤给读者,快乐留给自己
夏日清晨,天亮的早。
刘如乔从混沌中惊醒,下意识去摸床榻右侧,除了一把空气,空无佳人。
朦朧的看了眼墙上日历的日期,天仙妈已经离去了几个月。
唉,又是妻子不在,他与小天仙相依为命的一天。
6:00。
他就睡不著的早起。
任谁经歷这年代的天黑就早睡,都能养成早上5、6点起床的生物钟。
这个点,前世熬夜青年们或许刚要入睡。
刘如乔与天仙妈结婚的这新家,一共三间房,包括一间正屋,两间偏房,还有一个宽阔的土院子,搭的简陋灶屋棚不算。
在主厅內,各种陈设摆列都充满了怀旧感。
大衣柜、菜橱、缝纫机、座钟、暖水瓶等。
这大多是和刘晓丽结婚时置办的嫁妆。
在白石灰的正墙面上掛了那个大相框;
还贴了一张红肚兜福娃怀抱祥瑞鲤鱼的年画;
还有几张渐渐不再喜庆的“囍“字;
靠门处的侧墙上掛著一面红牡丹图案的大镜子。
院子內,栽了一棵有些年份的山楂树。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101 看书网书库多,?????????s??.???任你选 】
屋檐下掛著一串晒乾的乾货。
院墙边有一处柴堆。
其它物件有水缸、葫芦水瓢、扁担、竹筐、搪瓷盆(掉了一块瓷)……
简单洗刷后,刘如乔拿起扁担和水桶走出家门,先要把水缸挑满。
刘如乔新家在村西沟边形成的一个地势高处上,就跟生活在半山腰一样,四周是树林,下方踞著一条水流很急的小溪。
他站在门口,环视低势区域,总能萌生出“站在高处,一览眾山小”的一种错觉。
迎著一天最清爽的清晨空气,去下坡低处的小溪附近的一口古井,提了几桶水。
接下来,该给女儿做早餐了。
院子里。
刘如乔用葫芦瓢从水缸舀了一瓢水。
几步进入简陋厨房,將瓢里的水倒入大锅。
土灶內的柴火因为没有充分点燃,冒出了一阵浓烟。
咳!刘如乔被烟燻的差点流出眼泪。
毕竟生火也是个技术活。
对於这年代的农村孩子而言,是有手就行的基本操作。
或许后世的z世代,也认为这有手就行,可事实却不一定有手就行。
刘如乔一通手忙脚乱,接著又人工拉起了这个年代的烧火神器,风箱!
忙活了一早上。
他终於鼓捣了一顿早餐。
唉,又当爹又当妈,真不容易啊。
尤其是刘如乔上一世顿顿点外卖,从未下过厨。
当把大锅里的早餐出锅。
主厅內。
刘天仙醒的也很早,已经坐到桌前,眼巴巴的等著早饭。
在老式木桌上,摆了两碗玉米茬子粥,一碟醃製的香椿,几块地瓜皮子麵粉和高粱面掺和烙的饼和几个蒸的窝窝头。
咸香椿是这季节吃整適合的一种咸菜。
这片地域的村民吃得主食都是红薯。
因为这年代没冰箱,所以村里会挖不少“地瓜窑子”,存储一部分红薯不使腐烂。
而大部分红薯会切成一片片晒乾保存,俗称“地瓜皮子”“红薯干”。
地瓜皮子属於通货物,能以物换物。
这年月,农民苦啊,吃不上好的,大都吃这样的饭。
虽然以刘如乔的標准,如今家里一个字:穷!
可是一些村里人的生活条件更艰苦,早餐都没得吃,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或是一顿饭。
饭桌上,刘天仙正在津津有味的开吃起来。
刘如乔这个大人居然还不如小天仙,对这一桌饭“挑食”的根本没有多少的食慾。
但饭还得吃啊。
他拿起一块硬度惊人的粗粮大饼,咬了一口,努力嚼了起来。
吃起来呛嗓子!
从2025年穿越来的刘如乔在饮食上早就习惯了火锅、烧烤……,还有那些网红美食大餐、西餐等。
他眼下真吃不了这个苦啊。
这年代要是有辣条、榨菜、老乾妈等就好了,下饭!
刘如乔敢肯定,不止他,那些胃“娇贵”的现代人回到这贫困的八十年代,吃著这些杂粮饭菜,他们也会一样“绝望”。
毕竟生活在后世,你就算吃的再不好,起码还能点一份有菜有肉的外卖。
刘如乔手拿了一小点咸香椿配大饼,才让嘴里感到了几分食慾。
如果没有香椿,他都无法想像如何吃下这块粗粮大饼。
南方人可能没听过“香椿”这个名字。
这是一种能吃的“树叶”。
香椿树散发著一种清香,树上的枝叶吃起来鲜嫩美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