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剧组鸦雀无声,都被她带入那种压抑的氛围里。

然后,她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却写满沮丧的脸,声音因为连续熬夜而沙哑,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坚定:

“错了,就从头再来。他们能封锁技术,封锁不了我们的脑子。算力不够,我们就一分一秒地抠,算法不行,我们就一条指令一条指令地优化。『云霄』必须成功,没有退路。”

没有声嘶力竭,没有痛哭,只有一种扎根於灵魂深处的信念感,透过屏幕,重重地撞在每一个在场人员的心上。

“咔!”导演喊停后,现场静了几秒,隨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饰演年轻研究员的一个新人演员抹著眼角:“晚姐刚才那段戏,我差点真的哭出来,太有力量了。”

剧组的严谨不止体现在道具和表演上,对剧本的打磨更是到了极致。

有一场“夏余音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反驳外国专家质疑”的戏,原剧本里有一句“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台词。

编剧组討论时,桑晚提出了修改意见:“真实的科研工作者不会用这么绝对的表述,他们更习惯用数据说话。不如改成『根据我们最新的实验数据,在 xx参数上,我们的技术指標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 12%』,这样更符合角色身份,也更有说服力。”

编剧组立刻採纳了她的建议,还专门请数据分析师核对了相关技术参数,確保每一个数字都有据可依。

导演常说:“《云上之志》不是一部悬浮的『科技爽片』,我们要拍的是科研工作者的真实日常,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整个拍摄过程,就像一场漫长的淬炼。桑晚完全沉浸其中,常常一场戏拍完,她需要独自安静很久才能从夏余音的情绪里走出来。

拍摄到后期,有一场“夏余音得知母亲病重却无法回家”的情感戏。

桑晚提前半小时独自待在休息室,回忆自己上一世错过与家人相处的遗憾,將那种“愧疚与责任两难”的情绪代入角色。

正式拍摄时,她没有用夸张的哭戏,而是靠眼神传递情绪:

接到电话时,瞳孔微微收缩,手指不自觉地攥紧白大褂衣角,掛掉电话后,背对著镜头缓缓蹲下,肩膀轻轻颤抖。

一条过的镜头,监视器前的工作人员都红了眼眶。

她的表演,洗尽铅华,褪去了所有明星的光环,只剩下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共情。

连最严苛的导演都忍不住对製片人说:“桑老师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她不是在『演』夏余音,她就是夏余音。”

三个多月的拍摄结束时,桑晚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两本,里面既有专业知识的笔记,也有对角色心理的分析。

道具组眼馋,看上了这个笔记本想留下做个纪念。

桑晚也没有拒绝,將本子送给了道具组,笑著说:“要保存好哦。”

“放心,没问题!”道具组组长接过笔记本,发现每一页都標註得清清楚楚,甚至还贴了很多实验操作的示意图。

他感动地说:“这哪是笔记本,这是一份『角色说明书』啊。完全可以留著给下一个需要饰演科研人员的演员做参考!”

四个月后,经过精心打磨和后期製作,《云上之志》终於製作完成。

成片送审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一首“献给中国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深情讚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