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隱形的僕人,目的是让服务预见需求,润物无声。”

李富真微微頷首,这个观点与她考察“酒店智能化技术公司”的行程不谋而合,但伊森將其提升到了“服务哲学”的高度,视角更为宏大。

“第三,”

伊森的声音带著一丝预见性的冷峻,“地缘政治和突发风险將成为酒店资產管理的核心考量。”

这个观点在911事件发生前不到半个月提出,显得尤为震撼。

“全球化不是单行道。 区域衝突、公共卫生事件(他用了当时还算生僻的词)、甚至是金融市场的黑天鹅,都可能瞬间切断客流。

未来的顶级酒店集团,必须具备极强的资產组合韧性——在不同政治经济板块、不同风险属性的区域进行战略性布局。

同时,危机应对预案和快速响应能力將比黄金地段更重要。 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看似稳定的篮子里。”

他这番话,隱隱指向了未来世界格局的动盪和不確定性,眼光之高远,令李富真暗暗心惊。

“最后一点,也许是目前最被低估的,”

伊森的目光变得深邃,“可持续性將不再是环保口號,而是下一代顶级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认同和品牌护城河。”

在环保还未成为全球商业核心议题的当下,这个观点极具顛覆性。

“从建筑材料的低碳化、能源的自给自足(比如酒店屋顶光伏、地热利用),到供应链的本地化有机食材、废弃物零填埋管理,再到支持社区发展的公益项目…这些不再是为了应付监管或博取好感,而是新一代財富精英选择酒店时的重要价值標尺。

谁能率先將『真正的可持续奢华』理念融入品牌基因並让消费者感知其价值,谁就能在未来十年抢占道德和商业的双重製高点。”

说完这一大段充满洞见的分析,伊森仿佛从战略会议回到了轻鬆的夜店角落,他拿起酒杯喝了一口,脸上重新掛起那副玩世不恭的笑容,对著听得入神的李富真眨了眨眼:“至於你『附赠』的那个问题——兴趣?”

他身体向后靠进沙发,姿態放鬆,仿佛在谈论一个无足轻重的消遣计划,但吐出的字句却重若千钧: “当然有。

事实上,我个人正准备成立一个专注於收购和重塑具有独特文化基因但运营不佳的標誌性单体奢华酒店的投资基金。”

他顿了顿,轻描淡写地拋出一个数字:“初步预算…嗯,大概一个亿美金吧,小打小闹,先试试水。

主要目標区域在欧洲和亚太,寻找那些『明珠蒙尘』的宝贝们,用我刚才说的那套理念,给它们注入点新灵魂。”

一亿美金额度,在2001年,足以震动整个行业,却被伊森用“小打小闹”轻鬆带过。

其不羈程度,足以与后世的小目標相媲美了!

他看向李富真,笑容里带著一丝探究和邀请的意味:“李小姐觉得,这个方向…和你的『独特全局视角』,有没有那么一点点契合的地方?”

他巧妙地將她的困境(被压制无法施展)与他提供的“独立平台”(他的投资基金)和她的抱负(酒店业)联繫了起来,暗示著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李富真握著酒杯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微微泛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